现在军部或许是最后一道障碍了,但军部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作为首相,近卫当然非常清楚,对于军部,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力,不可能像影响天皇一样去影响军部,也就是说,只能寄希望于军部自身了……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
第252章 石原的顾虑
就在首相离开皇宫的时候,在东京的宝亭饭店的一间客房内,此时十几名穿着陆军军官的军官们齐坐起此,这是来自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十一名重要军官,而此时,他们之所以聚集在这里,是因为这些人也同样担心向中国扩张所导致的日本陷入战争泥沼的现实,于是在一起商讨对策。
而这次聚会的却是应参谋部作战部总长的石原莞尔的邀请来到这里。
“……如最初料想的一样,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支那,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来看都是极大的错误。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中国都是亚洲的先进国家而令人害怕,日本人则从甲午战争战胜了中国以后就认为中国是一个老衰的国家而看不起它!”
提及战前的竭尽全力试图阻止扩大化失败,石原莞尔的心底就是一阵懊恼。
“的确,很多人满以为,即便是不能在几个月内结束战争,也能让支那政府被迫求和,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可不是嘛,正像石莞部长在战前的所说那样,中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而中国的意图显然就将决战化为持久战!”
在同僚们彼此发表各自的看法时,石原又一次沉默了下来,而他同样也知道,主张不扩大的他和战争指导课课长河边虎四郎以及陆军省军务课课长柴山兼四郎因主张不扩大,尤其是他本人,与陆相杉山元为首,军务军事课长田中新一以及作战课的武藤章这两个身居要职的主战派形成尖锐的矛盾,在参谋本部的位子更是岌岌可危。
就在他考虑接受前任关东军参谋长同样也是他的好友的板桓征四郎的推荐,去关东军给东条英机当参谋次长的时候,邯彰军的反攻改变了一切,闲院宫参谋总长亲自过问了他职务,使得他得已留在参谋本部。
而杉山元则被派往支那收拾北支的“烂摊子”,但是对此石原却没有一丝的庆幸感,反倒因此而倍觉烦恼,而在邯彰军对东京轰炸时,所有人都叫嚷着“邯彰总进击时”,他又站出来,要求北支军作好防御,结果只若人嘲笑,但是结束呢?
十万官兵的血,被一群愚蠢的家伙白白的浪费在的没有那怕一丝希望的北支了。
“……自侵华战争爆发后,仅在昭和12年9月即编制了25亿日元的临时军费预算。军械预算大部份用于生产弹药,弹药费在12年度占军械费56而今年度实际上占军械费的76冗,现在,不断的扩军导致军械费进一步激增,而在支那战场上,兵士们甚至拿着比支那军还要落后的武器和他们打仗,目前皇军在支那战场的深陷,不仅没有给日本带来任何利益,反倒令军队没有军费添置新式军械,”
作为陆军省军务课课长的柴山兼四郎,提及陆军的军备整理被支那事变打乱,就忍不住一阵抱怨。
“而兵士们被迫拿着日露战争时期的武器去和拿着最新式德国武器的支那军作战,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让支那事变弄的乱七八糟的。”
第256章 两难之择
进入7月的武汉并没有“辜负”他的“火炉”之名,此时的武汉已经是热浪蒸人,不过,炎夏却无法同人心的沸腾相比,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武汉这座城市和中国的许多城市一样,都陷入迷醉之中,每天、每时每刻,在街边的广播喇叭下,在店铺的收音前,都挤满了收听新闻的听众,他他们在那里听取着最新战报,为第六战区一个又一个胜利而欢呼着。
甚至一些店铺更是打起了“胜利生意”,他们在店门处悬挂一张大大的山东省地图,将代表着中国的蓝色彩钉一一钉在刚收复的城市上,而每天,那些代表日占的红色彩钉都在日益减少着,如果说,一个月前,人们对第六战区的反攻还持以怀疑话,而此时,看着那70余个蓝色彩钉出现在山东的大地上,再也没有人会怀疑了。
胜利
指日可待了
而在珞珈山上,娇阳透进庭院之中,相比过数月前,此时珞珈山官邸气氛显得极为不错,一如往日一样,蒋介石走下台阶,柱杖立足,想到山东战事的顺利,他便深吸了几口气,一阵惬意翻滚着涌了上来。
“胜利指日可待了”
山东战局顺利的远超出他的意料,而更为重要的是,二十天前,驻莫斯科大使馆发回一份密电斯大林同意向中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而且承诺在明年6月之前,向中国提供至少三个空军师、六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以及一个战车师的装备,甚至就连用于偿还贷款的条件亦放宽许多,同意中国用农产品,而不是矿物偿还,斯大林更是主动的提出,尝还物资不再按协商价格,而根据国际价格结算。
所有的一切,无不在告知他一个事实大反攻指日可待了,他不仅能够指挥国民革命军收复上海、浙江,而且还将能够挥师收复平津,并收复东三省,甚至他还能够帮助韩国实现独立,从而将日本的力量完全驱逐出中国大陆。
而在另一方面,期待已久的各国干涉终于展露了希望的曙光,在美国的倡导下,英国、法国以及德国都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而美国甚至将大西洋舰队的三艘战列舰调至夏维夷,就连同英国国会亦正在讨论是否向新加坡增派军舰,这一切都在表明着欧美各国的态度。
随着山东战场的胜利,国际社会终于介入了
“岳军”
心情大好的蒋介石露出一丝笑容,他看着远处的武汉,也许再过几个月,国民政府就可以还都南京了,尽管整个南京城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是那里毕竟是中国的首都。
“你认为,我们应不应该接受各国的调停”
在是否接受各国调停的问题上,大本营已经争执多日,当希望的曙光出现的时候,谁都不愿意错那道曙光,苏联的巨额军事援助、四国的介入调停,两者曙光的先后降临,在大本营内引起了多次争论。
“总裁,无论是苏联的巨额军事援助亦或是四国的介入调停都是我国所需要的”
面对蒋介石的问题,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张群稍作思索后,才开口答道。
“前者,可以让中国立即拥有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据此反攻日军直至收复东北、甚至光复韩国,这无疑是军人所渴望的,也是老百姓所希望的,而后者呢?四国的介入调停却可以让这场战争立即结束,从而使财政近乎陷入崩溃的政府得以喘息之机,从而抓住机会实施战后重建,利用和平之时机以及国际声望的提高,争取欧美商业以及国家贷款,全面推动农业、工业建设,缓图四五年后,届时我国应具备与日本再战之力,届时战场即可为东北,而非中国”
依如大本营会议上众人的分析,张群并没有提出什么新鲜的观点,不过在说话的时候,却注意观察着委员长的神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