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也是最初的策略,此时李维诺夫不过只是旧事重提,毕竟这是斯大林制定的策略,同样也是外交人民委员会的策略。
“是的,”
“那么,中国击退了日本,收复满洲之后呢?”
曾经,按照斯大林的估计,中国人应该在三至四年之后,才有可能收复满洲,这意味着苏联有充分的时间去调整,去应对这一切,但是现在,中国的反攻提前了,而这正是他担心的地方。
“在中国人的眼中,无论是蒙古或者我们的远东,都是他们的,如果他们收复了满洲,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通过击败日本,德国会看到中国的价值,相比于日本他们或许没有强大的海军,但是他们却有一支可以牵制我们力量的陆军,而且中国又拥有向苏联进攻的意愿,不仅仅只是出于防御上的需要或者国家的敌意,而是出于民族的自尊心出于共同的利益,德国很有可能同中国结盟,而到那时,我们的远东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呢?中国取代了日本我们依然无法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
“斯大林同志,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支援中国政府”
李维诺夫依然坚持着他先前的看法。
“如果中国人的肌肉不结实,他们很有可能会止步于长城,甚至会不惜同日本签定一些条约,以使得日本可以安心的向苏联发起进攻,当然,当他们拥有力量的时候,在日本的力量在远东受到重创的时候,他们仍然会进攻满洲,中国人是不可能放弃满洲的。而这意味着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苏联的远东必然将遭到入侵所以,我们的远东策略制定是如何避免远东遭到入侵”
望着斯大林,李维诺夫接着说道。
“所以,我们才应该进一步武装中**队,让他们的肌肉结实起来,让他们拥有进攻满洲的力量,从而避免他们同日本进行和谈,而当中**队越过长城与日军在满洲南部决战的时候,我认为,红军应该帮助所有遭受侵略国家反抗侵略,这种帮助不应该只局限于武器上的支援我相信莫斯科的中国同志一定期望着我们的帮助”
李维诺夫的回答,使得斯大林明白了他的意志,他拿起了烟斗为烟斗重新装了些许烟丝,点着烟丝吸了两口后,看着李维诺夫说道。
“李维诺夫同志,同日本方面进行勾通,必须要使他们相信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可以停止对中国的援助,当然,现在,我们必须要加大对中国的援助,我认为应该尽快召开一次会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援助,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总之,现在我们的远东政策就是绝不能够让中日两国媾和
(先前曾犯过一个错误,先前曾出现了莫托洛夫,但实际上,莫托洛夫取代李维诺夫是39年的事情,现在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是李维诺夫,而非那个奢华公子)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到创世订阅正版、投推荐票、月票。如果您想跟我们一样为吧友奉献最快、最好的更新,请点击搜索破晓吧,加入我们吧!】
第249章 华盛顿的选择
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如茵的草坪后方耸立着一座维多利亚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这便是美国的总统府——白宫,此时一场午后的夏雨后,白宫漂亮的草坪上的水珠在的灯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些许美丽的反光。
此时的白宫的过道和楼梯显得寂静如常。秘书们和身穿制服的听差们步履轻徐。一如过去一般,自从五年前,那位坐着轮椅的总统先生入主白宫之后,美国便开始实施着“轰轰烈烈”的新政,一场前所未的风暴席卷着整个美国。
“惟一值得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尽管在罗斯福所有的新政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让民众保持乐观——危机总是从过于自信开始,又从信心重建结束。或许在理论上这是正确的,但事实上呢?
从1933年罗斯福入主白宫开始实施“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在过去的五年间,美国人依然在勒紧裤腰带的苦熬着,甚至在去年,在实施“新政”的四年后,罗斯福仍然不得不承认:三分之一的国民长年衣不蔽体、居无所安、营养不良。一句话,饥寒交迫,已经成了美国社会的日常现象。
或许,直到现在美国依然没有走出大萧条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在国际事物中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毕竟即便是大萧条影响到了他的国力,相比于许多国家,他的工业、他的经济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而国际事物中发挥影响力的,就是这座白宫中的椭圆形办公室,在办公室张大写字台上,乱糟糟地放着一些小摆设和舰艇模型,看上去就好似将近两年来从未动过一样。坐在写字台后,罗斯福依如过去一样坐在轮椅上,他的神情中依然带着浓浓的自信,他必须要通过自己向美国人传递自信的信号。
而此时内阁成员们大都直挺挺地坐在长沙上,只是斜眼朝进来的战争部长哈利·伍德林,只是点头致意一下。
在伍德林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罗斯福那张宽下巴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神色。
“啊!哈利,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中国人的反攻进展的非常顺利!”
半个月前,当中**队在山东开始反攻日军的时候,罗斯福发自心底的为此而高兴,终于有人可以去教训一下那些自大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人了。
“当然,直到现在,这场战役中**队的表现就像奇迹一样!总统先生。”
点了点了头,作为战争部长的伍德林当然关注着这场战役,同样也关注着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充满了太多让人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充满了戏剧性。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相比于其它国家,我们的反应是多么的滞后。”
罗斯福说,同时微带些许无奈的笑容。
“尽管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弱国受到强国的入侵,但是我们能做的却非常有限……”
不是能做的太少,而是不能做亦不会做,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不愿卷入中日战争,因为他与日本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从30年代以来,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平均占其对远东总出口的40%,从日本的进口占美国从远东总进口的21%。正是因于商业利益,才使得美国拒绝禁止向日本出口机械设备、石油等产品。
不过现在却发生了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自中日战争爆发以来,战前逐步恢复的机械制造业开始萧条起来,而究其原因非常简单——战争导致中国停止在美采购机械。
“两年前,根据“中立法案”的要求,我签署法令“凡属美国政府的商船一律禁止向中国或日本运送任何种类的军火、军用装备或军需品”,但是众所周知,这对日本是无害的,对于中国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日本拥有庞大的商船队,而中国则不然,可以说,我们的法案对于日本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日本并不需要美国的军火,他们需要的是美国的棉花、废铁和石油!直到今年3月,我们才扭转了这一局面。”
听着总统的话,国务卿赫尔只是沉默不语,现在美国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缘自于极为简单的利益。在33年至37年,中国在美国采购了超过十亿美元的机械设备以及大量汽车和工程机械,而现在这一切都停止了,在华盛顿,许多机械、工程设备制造商,通过种种渠道游说政府,准许商船队驶往中国,并向商船队提代外交保护。
而在另一方面,通过香港以及广州等港口,中国制造的丝袜、化妆品以及药品仍源源不断的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