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百贯是多少 > 二四六章 三足须等偏一则倾(第2页)

二四六章 三足须等偏一则倾(第2页)

“我送送你”,半夏心头叹了口气,自己的实话无人听,都走火入魔了,随他去。

一路将人又送出门去,目送马车离开,半夏看了一眼周安和杜婆子:“太烦闷了,咱们去市集走走。”

周安摆摆手:“莫去,咱们都被人盯上了,您回房睡觉吧,睡不着就看看大儒的书。”

半夏苦笑着又转身回了书房。

捧卷苦读,第一次晚饭食不知味。

入夜渐微凉,杜夫人添了炭火催促着小姐回房休息。

一回内室,又点了盏油灯。

青灯如豆,半夏伏在案上读那本徐大儒的《观变录》。

书卷墨香袭人,墨迹透着力道。

书中写“治河策”,说“堵不如疏,水势若民,导之方可得安”,指尖无意识划过纸面。

忽又翻到“君臣篇”,只一句“车辕需正,辐条亦要匀直,否则行百里必倾”。

再往下翻,竟见“论鼎”一章。徐大儒说“三足须等,偏一则倾”,配图是只歪了足的铜鼎,旁边小字注“昔有匠人铸鼎,忽悟君、臣、民恰如鼎足,缺一不可,轻重亦需相当”。

半夏心头一跳,忙掩了书卷反复揣摩那行小字,忽然觉得后颈发沉,许是夜太深了。

书中道理原就深奥,徐大儒又爱用譬喻,一会儿说“禾苗需雨亦需晒”,一会儿说“筑城先察地基”,字里行间都是弦外之音。

半夏打了个哈欠,眼皮渐沉,手中书卷啪嗒落在膝头。原想撑着再看一页,可那“民为水”“臣为舟”“君为舵”的句子在眼前渐渐模糊,终是抵不过倦意,头歪在绣枕上,发丝垂落,遮住了半张沉睡的脸。

案头灯盏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灯花轻轻摇晃,而那本《观变录》,正摊在“鼎三足”那一页。

三更漏响时,半夏的呼吸已匀净绵长,嘴角还带着一丝似懂非懂的困惑,仿佛梦里仍在琢磨徐大儒那句“治世如调琴,弦太紧易断,太松无声”。灯花噼啪一声轻爆,片刻后又恢复沉寂。

月光从窗棂漏进来,正照在她安睡的侧脸,也照在书页上“三足须等”四个字,墨迹在月色中泛着冷光。

忧国忧民,拳拳报国之心!

三月初十,临近午时,周安和程辉从外面匆匆走进书房:“小姐,出事了。”

《观变录》刚被包上书皮收进匣子里锁进闷户橱,半夏忙出了内室:“什么事?”

周安叹了口气:“怪事,我们两个刚带他们去酒楼帮忙,听说南五郡百里外的桃花岭正是烂漫时节。前夜一场骤雨,山南侧的断崖处忽然塌陷,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隐约可见青砖拱券,竟是座深埋地下的古墓。

酒楼里不少人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说土墓之事不过半日就传遍了山下村落。有胆大的樵夫凑近了看,说洞口阴风阵阵,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环佩叮当之声,倒都吓得屁滚尿流地跑了回来。”

半夏皱了皱眉,这是又起妖风了。

周安看了一眼半夏接着说道:“更奇的是,有个须发皆白的老药农,声称在洞口捡到半片残破的玉圭,上面刻着些看不懂的古篆,只依稀辨出个“天”字和“命”字。这话一出,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如今有高人说这桃花岭的古墓是应着三月初一的卯时破土而出,正是紫微移位、天命流转之兆。有人说墓里葬的是前朝失德的君主,如今地气翻涌,是上天示警;也有人说这是真龙脉现,将有新主出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