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来回的时候遇到周新文他们,叶宁还特意去找了周新文,让他们休息三天。
周新文想着他们要继续铺水泥的话,上梁当天墙上的水泥可能还干不了,也没就没有继续,当天一行人就下山休息了。
叶宁回到现代把这边要上梁的事情和叶卫明他们一说,两人都一脸懊恼地拍了拍脑袋:“是有这个讲究的,之前我们家这房子上梁封顶的时候,我们光是馒头都买了二十几屉呢,这个周队长人不错,心细,他说得对,你以后既然要在山上搞养殖,现在多花上几个钱也没什么。”
马玉书更是在一旁追问道:“你发不发馒头?要发的话,我们自己在家里提前一天做好拿过去?”
叶宁觉得馒头这玩意儿是可有可无的:“发不发都可以吧,要发的话直接在镇上的早点铺子提前定好就是了,自己做多麻烦。”
马玉书也怕麻烦,闻言也没多说什么,只提醒道:“也行,取货的时候你带几个干净的竹筐铺上油纸过去装馒头,我们这边的塑料袋是不好拿到那边去的。”
镇子那么多人,叶宁挑着下午过去,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早餐店预定了三千个馒头。
既然做了,那就做到尽善尽美,牛草湾三大队附近几个村长的人加起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这样基本就能保证一人能领到一个了。
一块钱一个的开花大馒头,因为叶宁要的多,老板还主动给她少了两百块钱:“买这么多馒头,是家里要办席哇?”
附近几个村里这两年确实有把馒头当主食的习惯,主人家办事的时候,除了米饭之外,确实也会准备上一盘子馒头给客人吃。
叶宁要的数量这么多,早餐店的老板也只能想到这个用处了。
叶宁也没多解释,只含糊地点了点头,说自己后天下午过来取货。
现在天气冷了,这馒头出锅后放上一晚上也没事,叶宁怕上梁当天早上过来拿会耽误事。
定好馒头后,叶宁又去批发市场买瓜子花生糖果,一样一百斤,回头用竹筐装了全都撒出去,这喜气和财气保证给得足足的。
因为出门的时候叶卫明特意提醒了,所以叶宁还去买了十几个大吉大利的红包,打算回头分给参与建房的工人们。
时间很快来到上梁当日,叶宁提前把馒头和混合好的几大筐瓜子花生运了过去,放到了还没屋顶的房子里。
看着叶宁忙进忙出的身影,叶卫明不由得再一次和马玉书抱怨道:“这木门怎么就不让我们过去呢,这么热闹的事情,我们却只能在这边干等着。”
马玉书拍了拍丈夫的胳膊宽慰道:“行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女儿能有这番造化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我们就别奢求太多了。”
天还未亮,听说叶宁今天山上的新屋上梁的村里人就陆陆续续地往山上走了。
周顺弟一家人是叶宁单独请过的,附近几个队上帮着叶宁修过路的人周新文也去打过招呼。
其他人虽然没有帮着叶宁修过路,但是大部分人都帮她捡过鹅卵石。
如今正是农闲,大家又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位归国华侨叶小姐是个大方的性子,但凡是家里没事的人,都往山上走了。
不算笔直的一条山路上,走得人一多,看着倒是热闹得很。
周顺弟迈着小脚本来不想凑这个热闹的,但是顾骁想着叶宁都请过他们一家人了,还是背着奶奶,带着妹妹上了山。
此时叶宁已经准备好了东西,因为她之前特意打过招呼,周新文带着家人来得最早,一到山上就带着家里人帮她布置起了场地。
屋里屋外都贴上对联和红字后,周新文见叶宁准备的东西这么多,还用木板布置了个木桌出来,这雪白的馒头扔到地上就脏了,索性就直接摆在桌子上给大家发了,多多少少也是那个意思。
为了今天,叶宁还特意穿了一件应景的红色大衣。
之后的事情叶宁就帮不上忙了,顾骁到了之后,随着吉时临近,他点燃了鞭炮,之后以周新文为首的几个大师傅吆喝着号子,站在屋顶将主梁缓缓吊了上去。
等主梁平稳安放后,抛梁环节开始,周新文和顾骁站在梁上,大声念着吉利话:“今日天晴来上梁,东主修的好华堂,华堂修在龙口上,大家齐心来上梁,上一步一品当朝,上二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谷丰登,上六步六合同春。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漂海。上九步九子登科,十步上得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顾骁口才不行,只等周新文念完吉祥话后,将用油纸包着的瓜子、花生、糖果抛下、时不时地再从一旁的竹筐里抓起一把硬币往人群中抛去。
乡亲们欢呼着涌上前争抢,现场的气氛那叫一个火热,周顺弟行动不便只能站在人群外面看热闹,倒是顾灵个子小,在人堆里钻进钻出,没一会而就抢到了满怀的战利品,功成身退了。
叶宁很少遇到这么热闹的事情,作为东家,此时她只能像个吉祥物一样,尬笑着看大家争抢,时不时地出声招呼两声,就怕大家太过激动,发生踩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