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谈到兴团区轴承厂的改制问题。
韩东想到了很多,当初自己在富义县的时候,对邓关纺织厂进行改制,实行多方监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人的利益,此后的企业改制也都沿用那个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最终形成了“富义模式”。
只是不知道这几年过去了,富义县那些经过改制的企业,现在变得怎么样了。
“小王,先去邓关纺织厂吧。”韩东决定回去看看,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韩东的心情有些沉重。
有些时候,制度是好的,政策是好的,可是落到实处的时候,往往就变了样。
车子很快便来到了邓关,随后拐进了一条窄窄的公路。
前面就是邓关纺织厂了。
车子在门口停下来,韩东下车四下一打量,感觉得有一股落败的感觉。
院子里面,地上三三两两地长着些杂草,还有一些白色垃圾,显然是很久没有人打扫清理了。
四周显得有些安静,根本就不像是一家经营正常的厂子。
记得当初,这里可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不时有人来来去去,一排忙碌的样子。
“看来,情况有变啊。”韩东的心情变得很坏,好像近期国际丝绸的价格还是不错的嘛,当初纺织厂不时主要做这个去了吗?
。
【谢谢朋友们的订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vip群35844547,只收真正支持、喜欢本书的朋友,进入请给管理员出示订阅截图或者粉丝截图,谢谢。】
【657】如何面对
【657】如何面对
看到荒凉破败的邓关纺织厂,韩东的心情变得异常地差劲。
进去走了一圈,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原来的厂房,现在早已经满地灰尘,墙上、窗子上布满了蜘蛛网。
韩东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个改制后发展得良好的纺织厂变成了这样。
当初严南秋看中邓关纺织厂的真丝生产线,投入了四千万的资金,占据改制后的纺织厂的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也就是说,这个厂各种至少还有六千万的资产,是属于国有资产的。
可是现在呢,除了土地还在,厂房还在但变得破旧不堪以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当时的工人呢?他们的问题怎么解决的,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邓关纺织厂可是当初韩东弄出来的典型,通过引入私有投资,实现国有资产的增长保值;同时由县政府、投资方和工人三方组成管理委员会,共同决定厂子的重大事情,尽最大可能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保证普通工人的权益。
在此基础上,韩东对富义县另外的几个国有企业也用相似的方法进行了改制,当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的“富义模式”,可是上了教科书,成为经典案例的。
而现在所看到的景象,跟韩东此前的想象大不一致。
在韩东想来,经过改制以后的企业,在这几年里,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一定都发展得很好,但是至少不至于太糟,至少比没有改制之前要好一些吧。
可是在看了邓关纺织厂的情况以后,韩东的心中对另外几个企业的命运也产生了怀疑。
曹思豪静静地站在门口,看到韩东的脸色阴沉着,心中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富义县的国有企业改革,那可是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的。
这是韩东的主要政绩之一,可是现在却变成了这样,无论谁心头都不好受。
孔凡之作为韩东的秘书,自然对韩东过去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特别是要跟着来荣州市之前,他专门将韩东在荣州市的所作所为,方方面面都打听梳理了一遍。
“这才几年时间啊,邓关纺织厂就变成了这样,韩书记心理肯定不舒服。”孔凡之心中暗想道,“按说按照韩书记以前搞的方法,这个邓关纺织厂不至于破败成这样吧,很明显这中间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