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首次分润
戴笠想过让吴敬中回总部,毕竟吴敬中人才难得,委员长都说了‘需要一百个津塘站!’。
但又怕津塘站重蹈覆辙,吴敬中去之前,津塘站糟糕至极,已经被日寇覆灭了一次。
戴笠很犹豫,主要原因是戴笠他自己对吴敬中也颇为忌惮。
吴敬中曾担任多个特训班的高级教官,可以说他的学生遍布整个复兴社,此时他教过的学生,大多数是社内的中坚力量。
戴笠以后对余则成一句,“青浦班的都是勇士,但你是功臣哪”。
培训班是戴笠办的,名义的校长,戴笠也是把这些人当自己的学生的!
青浦班、松江班、临澧班、息训班。。。。。这些学生不仅是戴笠“门生”,更是“嫡系”。
但戴笠可没有亲自教过学生,吴敬中可是手把手的教过这些学生,更提拔过不少优秀的人才。
论师生情谊的亲近,吴敬中还在戴笠之上。
不光是戴笠这样开班培养‘学生’,委员长玩着一套,玩的也很溜,军中但凡喊‘校长’的,必是黄埔出身,委员长嫡系。
委员长其实就带过六期黄埔学生,但是人家是名义的‘校长’24年。
师生关系现在是默认的利益联盟,如果再把吴敬中提拔到总部,下面有亲近的学生呼应支持,中间有建丰的同学之谊,再加上吴敬中屡立功勋,深得委员长赏识,吴敬中这就成了山头了。
戴笠自己在复兴社内是呼风唤云,凡事都能“一言而决”。
如果调吴敬中来总部,就算他忠心,但时间一长,实力上就能跟自己分权,那就太别扭了。
哎,人才难得,可惜,根基太厚,不好控制。
算了,敬中就先在津塘待着吧!
戴笠转身对着自己的秘书说道:“津塘站嘉奖的钱,暂缓一个月再打过去。如果津塘站来催,就说是现在社内财务紧张。让他们多多体谅。等财政拨款后,会第一时间给他们发下去。”
秘书只是稍稍迟疑了一下,立刻领命而去。
复兴社内的财务是紧张,而且是一直很紧张,但是津塘站立功不小,委员长都夸了。
再说嘉奖的金额并不大,戴老板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打款。
但是津塘站打不打款,关自己什么事,自己只听戴老板的。
------
----------
------
----
------
----------
------
----
吴敬中再次收到总部嘉奖令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么激动了。
反而很玩味的看着嘉奖内容“委座亲自嘉奖!津塘站全体同仁,记大功!对吴敬中电令嘉奖,津塘站全体犒赏加倍!”
记大功,全体同仁,跟第一次不一样,这次委员长没有单独提到自己。
第一次立功的时候,可是委座对自己连说三个‘好’字,还亲口赞誉自己是‘党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