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一斤?”
“不贵,二元四角一斤。”
“嗯,不错,比我们老家贵四毛钱。”尹懋说。
“你老家是哪里的?”
“松岗的。”
“松岗那里出米啊,我们有时候也卖松岗的米。”
“是吗?那太感谢你了,我代表松岗人民感谢你。”
“算了,别感谢了,其实,我们山里也出米,最好吃的米还算我们山里的米,用梯田的方式来种植,用的是山泉水,空气也好,没有污染,很好米,可惜山里的土地太少,有的地方水也成问题,没办法,才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说,山里人也吃山外来的米。”大个儿老板说。
“好,来五斤吧。”德志说。
德志不想为这事在那扯,老板很快用铁铲铲了几瓢,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在电子称上称,看看还差,就用飘铲了一些,少了再加,加多了,又铲回来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往里面匀一些,等匀完了看到读书指向二点五公斤的位置,才停止继续加。
大个儿老板说:“好,刚刚够。”
买了米,再拿了面,老板殷勤地将面放进装米的袋子,然后说:“一共十九元。”
德志掏出了二十元钱,递给老板,老板接了钱,对德志说:“给你一元。”
德志接了钱,说:“你可真细心。”
德志说这话的意思,是说他小气,他没听出来,就说:“我们做生意,就是要细心,要做对得起顾客的事。”
“你这里也卖饲料啊。”尹懋笑着说。
“是啊,我们这里是农村,不像你们城里。”大个儿老板说。
“他是城里的,我也是农村的。”尹懋赶紧纠正说。
“你别笑话我了吧,我们是地道的农村人,是山里人,做点小生意不容易,赚的是小钱,不像你们干部,赚的都是大钱。一个项目下来,少说赚个五十万,多的就不好说了。”大个儿老板说。
“你真是会开玩笑,这个玩笑对省民委的干部可以开,他们一个项目就是几百万,我们的项目都是小项目,都是来自别人的捐赠,一点点钱,怎么能和政府相比呢?”德志说。
“你们和政府差不多的,都是驻村干部,也都在做项目,怎么说也能赚钱,只要有项目,有机会,就能赚钱,没有项目,赚不到也就无所谓了。”大个儿老板说。
“是这样的,我们的项目都是全心全意为了老百姓的,项目做不好,就没办法再募捐,募捐也没有肯钱,等于自寻死路。我们每做一个项目,都全心全意地做好,尽量争取到捐助者继续捐助。不然,就十分危险。”德志说。
“哦,原来是民间慈善机构在我们这里做项目啊。”大个儿老板说,(未完待续。。)
第333章 驻村干部
ps: ; ;《陷世》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支持!
“怎么不早说?我看你们长得都像政府的干部,还以为你们就是政府的人呢,我还纳闷呢,现在哪里会有政府的干部自己买菜做饭的?来到村里,村里全部招待。根本不用你们操心,还斤斤计较地买粮食和菜了。”大个儿老板说。
“你不清楚,我们是非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不是政府官员。非政府机构听说过吗?社工听说过吗?”德志问。
“看来你的学问真多,你戴眼镜跟我戴眼镜是不同的。你戴眼镜表示你读书读得多,有学问,我戴眼镜是因为我打游戏打得时间长,长期盯着电脑屏幕看,影响了视力,两者根本不相同的。”大个儿老板说。
“呵呵呵,看你说的,你的学问跟你的个子一样高,我是不学无术,才被发配到这里来接受再教育的。”德志调侃道。
“你说这话,不是寒碜我吧?我说老实话,很想出去,但是,打工不成,只好卷铺盖回家来,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靠着亲戚朋友的提拔和照顾,才有了小店的今天,不怕你笑话,卖粮食,卖饲料,都是为了赚点生活费,还有孩子的教育费,现在的孩子,不像过去的孩子,教育费太高,负担不起了。”大个儿说。
他这样说,德志觉得有理,就补充说:“你可能不清楚,现在的教育很有问题。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现在的教育,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名牌大学,人这一生,上大学、上名校,不是惟一的出路,想想我们自己,没有上名校,不是一样在社会上生活吗?哪一点比上了名校的人差?”
“也是,现在的学校良莠不齐,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老师再优秀。校长不看中,也是没用,另外,现在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官办的。当官的有几个好的。”大个儿老板说。
他说这话。看来他也经常看微博。德志想到这里,就问:“老板是不是常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