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儿女度过了艰难岁月,都到外面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分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单位,算是有了点积蓄,可以贴补家用,另外,可以为他们分担一些医药费。
他妻子得的是普通的妇科病,可这普通病,常年不好,也需要给医院捐赠。哪怕这个捐赠,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个难题一直纠缠他,多年过去,他还是没能解决,他爱她,甘愿为他守护,花再多钱也愿意,但是他没有多少钱,工资就是一万多一点,这是全年的工资,另外,电话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村里那么多人,有时候通知开会啥的,都需要用到电话。
但是,电话费的报销却成了问题,衙门多了,报销一张票要跑好几趟。
别人家都盖起了新楼房,他的房子还是老房子,和邻居相比,他要落后十几年,不是他老婆的病的缠累,他早就竖起来了楼房,而且比其他楼房都要高,都要漂亮。
听了他的介绍,三人唏嘘不已,不知道怎样安慰他,想不到,走了那么多村子,他还是一个穷支书。这是很少见的。
正说着,乡政府派来的干部进来了,他自报家门:“我是驻村的乡干部,负责联络工作的。我姓卜名向新,在乡城镇建设办公室工作,欢迎大家来我乡,支持白鹳村的发展。”
他说着话,伸出了右手,一看这情景,大家纷纷站立起来,和他握手,他向接见外国使节一样,如同中国的主席一般,象征性地和大家握手,那高雅的姿态,显得他非常尊贵,不屑和像农民一样的尹懋和余哥握手。
德志明显地感觉到他的不屑一顾,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余哥的脸是黑,可这黑不是晒黑的,是天生就是这样的;尹懋的脸色不白,又不爱笑,老板着一张脸。这样的一个家伙,一眼看上去,就是农村小卖部的小老板的样子,根本不像是国际机构来的人。
他有些失望,可是看看德志,他还不敢妄下结论,项目不一定不能成。
他和大家聊了一会儿家常,然后转入正题,问:“请问,贵机构这次在白鹳村要投资多少钱呢?”
“二十四万。”余哥说。
“多少?”卜向新又追问了一句。
“二十四万元。”
“美元吗?”
“人民币。”
卜向新听了。顿时觉得两腿发软。他坐在了床上,从兜里掏出香烟,抽出一支,递给蒋门神。蒋支书接过了香烟。说:“来。抽一支。”
蒋门神说:“谢谢您,卜主任!”
“不用谢,这些同志都不吸烟?”卜向新问。
德志摆摆手。说:“我们都不吸烟。”
“不吸烟好,不吸烟好,省钱,省钱啊。”
“哪里,我们不吸烟,也没省下多少钱,还是吸烟好,可以广交朋友。”尹懋说。
尹懋接过话头,说了吸烟的好处,这个家伙有可能还会再吸烟的,只不过时候没到,时候到了,他绝对要复吸。
小老板不吸烟,那是笑话,只有吸烟,他的烟才好卖,因吸烟本来是对烟草事业的支持,哪怕烟草所含的税非常多,也愿意缴纳。
吸烟人数,德志估计,中国绝对占第一名,烟草专卖局,在中国绝对是首富,接着是医院。在医院治病,最多的病人,就是因为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的人。
作为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太少,德志不敢吸烟,吸烟生了病,恐怕就没钱治了。
再说,吸烟就得买烟,买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了烟,完了税,等于双重缴税,德志没有多少钱缴税,干脆省了这一头,省了烟钱,另外,省了看病的钱,为什么要吸烟呢?为了社交的需要吗?有多少人从烟民朋友那里得到了帮助呢?
看到他们吸烟,吞云吐雾的,德志为蒋门神担心,这个家伙,家里还有老婆,他吸烟肯定心肺功能都有影响,自己病了,怎样照顾病人?说不定他还先死,他老婆还在病着,或者死了,谁知道呢?
山里的人大概都这样,对于生命看得很淡,因为命在一瞬间就变没了,今天还在,明天就不在;今天还活蹦乱跳的,明天就缺胳膊少腿的,谁都无法预料,因为山区生存的条件比较差,交通又不便,摔跤和车祸频发,常常出事。
卜向新说:“你们这点钱,肯定不够,最多只能解决一个组的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