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或者有的是从远古口耳相传 > 第二百零七章 高考往事(第3页)

第二百零七章 高考往事(第3页)

但只有张晨还有些懵的,他觉得自己估分算是准的,没想到差了十一分,这差额又在哪里?

不过很快,张晨就接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电话。

每年这个时候,媒体也会争相报道高考的一些轶闻,譬如谁差了一分钟在门口迟到,就此错过了高考的唏嘘。譬如谁身残志坚,专门开辟一个考场给对方考试。什么地方警车开道,维护当地学生通道。更大的一些引发社会舆论的高考话题,无非就是每年的满分作文评选了。

高考作文是每年夏天必须要提一次的话题,满分作文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

今年的满分作文评选,江苏南京蒋昕捷的《赤兔之死》,以文言文写现代主题的创意,登上了各大报纸对满分作文的刊录之上。

这篇文章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很符合这个时代的阅卷体系和文化氛围。至少“敢写,能写,立意深”的作文,就是特别能拿高分。

很多人一看《赤兔之死》的奇崛文体,就颇为佩服能在考场这么写,还能把故事给写得很契合《诚信》主题立意,让人一眼惊艳。

看完过后,很多人都觉得,这应该就是满分作文了,实至名归。

而报纸基本上是用一个版面来刊录这些流出来的满分作文的。

《赤兔之死》无疑是占据篇幅最大,最醒目“c位”的那一篇文章。

而在这之旁,评选的作文中还有一些,其中之一的,就是一篇名为《背囊里的空缺》的文章。

这篇文章之所以可以和《赤兔之死》并列进高分作文评选,恰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赤兔之死》是用故事化的方式,探讨了忠诚,责任与牺牲,立意高远。

而《背囊里的空缺》,则是以“背囊”“小船”为隐喻,层层推进成形的重要性,不仅有现实的社会例子,也有哲理深度,因此也被推举入选高考满分作文评选。

作者是张晨。

2001年全国卷《诚信》主题的例文是:“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以下是正文。

《背囊里的空缺》

小船摇晃的一瞬,年轻人把“诚信”抛入了江心。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却在我心里激起了更大的浪花。

他为什么抛弃的偏偏是诚信?

也许是因为健康能让他长久,美貌能让他受人喜爱,才学能让他出人头地,金钱能让他享受富足,机敏能让他逢凶化吉,荣誉能让他扬眉吐气。相比之下,诚信似乎是最“虚”的,最看不见摸不着的,于是它成了牺牲品。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小事。小学三年级,我用零花钱买了本连环画,却告诉母亲是同学送的。母亲没责怪我,只是淡淡地说:“书可以再买,信任却买不回来。”那一刻,我红着脸,觉得背囊里的“诚信”比任何玩具都沉重。多年以后想起,母亲其实是在告诉我:诚信不是别人强加的枷锁,而是心灵深处的一把钥匙。

社会上,也有太多因为抛弃诚信而沉船的例子。假药厂商赚得盆满钵满,却在法律的风浪中锒铛入狱;企业家虚报财务,纸醉金迷一时,却在真相揭开时声名扫地。看似保住了“金钱”“荣誉”,实则丢掉的却是所有。缺少了诚信,其他背囊也会一个个从指缝间滑落。

但是,这个寓言让我思考的更深一层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常常被迫做“小船上的那个年轻人”?

在职场,可能有人对你说:“机会难得,何必讲究诚信?”

在商场,可能有人耳语:“没有诚信,生意反而起来得更快。”

甚至在校园里,也有人劝你:“抄一下又不算什么,大不了下次认真学。”

看似一次次“小小的选择”,其实都在把诚信慢慢推向船外。于是,当风浪真正来临时,船上只剩下空洞的荣誉、苍白的机敏和脆弱的金钱。

我愿意换一种结局:年轻人把“金钱”扔进了江里。因为我相信,金钱失去了还能赚回来;才学丢掉了还能再学习;健康失去了也许还能医治。唯独诚信,一旦抛弃,就再也无法找回。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了“渡口”的对岸。

诚信不是多余的负担,而是撑起小船的龙骨。它可能沉默,不会像金钱一样叮当作响,不会像荣誉一样耀眼生辉,但正是它,支撑着小船的平衡,让我们抵达彼岸。

所以,当风浪再起时,我会紧紧抱住那个背囊——哪怕船沉了,哪怕遍体鳞伤,我也愿意和它一起沉入江底。

因为那样,我至少还有一颗完整的灵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