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自忠、张兴华等文臣身穿大明新式朝服,晨光中层次分明。
李东江、李东山、瘦猴等将领按刀侍立,甲胄上的霜花尚未消融,眼神却炽热如炬。
更外围的百姓自发聚拢成阵,屏息等待着历史性的一刻。
人群前方,秦大妮坐在正中铺着明黄锦缎的椅子上,被九堡十八寨的族老与内侍拱卫左右。
望着祭台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浑浊的眼眶渐渐泛红。
想到了早早去世的丈夫,想到了公婆临终前的嘱托,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如今儿子要当皇帝了,这江山万里,竟是当年那个泥地里打滚的娃打下来的。
在她身侧,萧燕燕一袭金色凤袍端坐。
她目光始终追随着李骁的脚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凤绣纹。
在场千百人中,唯有她们婆媳二人有资格就坐,这份尊荣,是李骁对家族根基的珍视,更是对她这个皇后的认可。
李骁的儿女们乖乖站在萧燕燕身后:长子金刀手握金刀刀柄,满脸郑重。
次子长弓、三子蒙哥、四子铁剑等人,也都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父王一步步的走向高台。
昨天晚上,他们已经得到了各自母亲的叮嘱,以后要称呼父王为父皇。
父王要当皇帝了。
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那个人。
身着五爪金龙袍的李骁,双手捧着三炷檀香,稳步上前登上高台。
一步一步走到最高。
“李骁,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清朗而沉厚的嗓音穿透朔风,在金山之巅回荡。
“自唐纲解纽,群雄并起,民遭涂炭,中原陆沉;海内土疆,豪杰分争。”
他抬手举香,目光扫过台下匍匐的百姓与肃立的将臣:“骁起自边陲,得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承天命而举义旗,挥戈漠北寒沙,驰马河西险隘,破夏国之壁垒,吞西域之广袤。”
“取关中之腹地,覆辽国之穹庐,犁庭喀喇汗,扫穴花剌子模,荡平古尔诸部,大小一十三国,尽入舆图。”
每念及一处征战之地,李东江等将领便悄然挺进一步,甲叶碰撞声整齐划一。
漠北的暴风雪、西域的戈壁滩、关中的城墙根……
那些浴血奋战的日夜,都在这声宣告中化作不朽的功勋。
这些赫赫战功意味着李骁的权力并非来自前朝的禅让,而是直接“受命于天”,完成了从秦王到天子的身份转换。
“十载征伐,终成大业,未来当征战中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让华夏统一,让百姓安康。”
话音方落,鼎中燔柴骤然腾起丈余高的火焰,青烟如柱直上九霄,恰与东方的旭日构成天地交泰的图景。
秦大妮再也忍不住,用袖口抹了抹眼泪,口中喃喃:“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骁为皇帝,以主黔黎。”
李骁将三炷香插入鼎前香炉,檀香与燔柴的烟气交织成雾。
“勉徇舆情,于华夏一千四百三十三年,十月初一,骁告祭天地于金山之阳,即皇帝位。”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望向山河尽头,一字一句加重语气:“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
大明这两个字的读音格外的加重,声音恢宏。
“建元——武泰。”
“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
“立大社大稷于龙城,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愿天地垂佑,使黎民安居乐业,社稷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