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关于佛,徐久远是有很多看法和想法的。
不论是在那个文学急剧衰落,人们普遍缺乏信仰的2188年的时代。
还是在而今这个人性质朴而又纯洁的时空,他对于佛都是有着一定知晓的。
如今徐久远的种种知晓汇聚起来,就不得不形成一种须得思考才得以破开的迷雾。
于是,他思考起佛这一词在他这二十多年时光里所扮演的角色。
阳光透过窗外稀疏的树叶。
从禅房内的窗子照射在徐久远的脸上,暖洋洋,温和和的。
让人不禁觉得,真是个发呆,啊不,思考人生的天气啊。
徐久远就这样,待在阳光里,思索着佛与他的人生。
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佛这一词呢?
对了,应该是小时候,看的那一部电影开始吧,那种还是用胶片的?
真是够古老啊。徐久远心中不禁感慨到。
小时候,徐久远很喜欢看有关少林和尚的电影。
那时他对出家人有非常美好的印象,他们既有善良的心肠,又有不凡的武艺,
既有脱凡出俗的气质,又有常人丰沛的情感。
美好的印象,常会滋长梦想的翅膀。
现在想一想,那时对武术有着痴迷一般的爱好。
不能不归功于曾经想做一个身手不凡的小和尚。
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的翅膀逐渐地枯萎了。
脑海中出家人的印迹越来越模糊,以至于后来很难再想起来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很久,等徐久远再次听说寺庙和出家人的时候。
内心竟是在一次时光旅行中,真不可谓不是一种缘分啊。
甚至徐久远有时会禁不住有一种疑惑。
为什么和尚就不能好好地生活,做一个正常的人?
事情的发展常常出乎人意料。
徐久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成了其中的一员。
这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成为了事实。
而且是其中相当踏实快乐的一员,这却是最近几天才明显感觉到的。
徐久远连续几次走出寺院的大门,才促成了这个不平凡的发现。
记得刚来到大总持寺不久,老和尚带他外出化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