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密钥
就在徐文龙焦头烂额之际,李将军认为时机已到。
他选择在一个规格很高的内部军工科技研讨会上,以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抛出了部分真相。他没有提及“纳迦”或“琥珀计划”,而是以反思历史教训的口吻,提到了多年前那次重大航天失败的“可能的新发现”。
“…最近的某些技术争议和相关调查,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长风系列’失败的某些细节。”将军的声音沉重而清晰,“现有证据表明,当年可能不仅仅是材料工艺的问题。有迹象显示,某些外部势力,为了获取极其特殊的、关乎人类极限状态下的生物数据,可能间接甚至直接地影响了任务的安全性,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他的话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场silent(寂静)地爆炸。在场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分量。他没有指名道姓,但“外部势力”、“特殊生物数据”这些词,已经足够将许多线索串联起来。
这篇内部发言的要点,很快通过某些渠道,谨慎地泄露给了极少数核心媒体和资深调查记者。一篇篇深度报道开始酝酿,虽然措辞极其谨慎,引用的都是“消息人士”、“专家推测”,但矛头已经若隐若现地指向了当年与外资合作密切、最终获益巨大的远志集团(金橡树的前身之一),以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国际资本。
旧日的伤疤被再次揭开,但这次,渗出的不再是无奈的血,而是可能燃烧一切的怒火。公众的愤怒开始被引导,不仅仅是针对技术伦理,更是针对那段被亵渎的牺牲和历史。
这股压力,比任何商业竞争或舆论攻击都更加沉重,直接压向了金橡树及其庇护者。
内部外部的巨大压力,让徐文龙陷入了最后的疯狂。但他也清楚,自己手中或许还有最后一张牌——那份与外资签署的、关于“琥珀计划”的原始协议,以及可能存在的、级别更高的国内合作者名单。他相信这份东西被他父亲或外祖父藏在某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既是罪证,也是护身符。
最终密钥
他动用了最后隐藏的力量,开始疯狂寻找这份“最终的密钥”。
与此同时,马建国的记忆恢复进入了最后阶段。在一次次深度催眠和神经反馈治疗中,他断断续续地拼凑出了最后的图景。
他想起,当年他并非直接将核心数据备份藏在机床里。他是将读取数据的物理密钥——一个特制的、含有特殊磁性编码的金属棒——藏在了千分尺的校准孔内。而真正的、包含完整协议、名单和“琥珀”原始数据的加密存储器,则被他以特殊手法,密封在了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地方——
——那枚被他嵌在学校纪念碑里的、属于他姐夫张淑芬丈夫的军工勋章内部。
勋章是空心的!他用微型工具打开了它,将微缩存储器用耐高温材料包裹,藏入其中,然后重新精密焊合,看不出任何痕迹。他相信,只有真正懂得其价值、并且绝不会玷污这份荣誉的人,才会最终发现它。
“勋章…大明的勋章…钥匙…在尺子里…数据…在荣誉里…”马建国用尽力气,说出了最终的秘密。
张淑芬、赵刚、林小雨震惊不已。他们立刻行动。
赵刚找出了那把见证了一切的老式千分尺,果然在一個极其隐蔽的校准孔内,用磁铁吸出了那枚小巧的金属密钥。
然后,他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从校碑上取下了那枚熠熠生辉的军工勋章。赵刚用比绣花还精细的手法,在放大镜下找到了几乎看不见的焊点,轻轻剥离。
一枚指甲盖大小、漆黑如墨的微型存储器,静静地躺在勋章的中心。
它承载的,是足以决定无数人命运、终结这场漫长战争的最终真相。
所有目光都投向张淑芬。她的手微微颤抖,握紧了这枚沉重无比的勋章和数据。
最终对决的时刻,终于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