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生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虔诚地许愿。阿砚看着她的侧脸,心里也默默许愿:愿能和莲生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等莲生睁开眼,阿砚鼓起勇气,拉住她的手:“莲生,我……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媳妇吗?”
莲生的脸一下子红了,像熟透的红莲花,她低着头,轻轻“嗯”了一声。阿砚高兴得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就在他们以为能这样幸福地过下去时,麻烦却找上门了。
镇上有个姓王的道士,据说是从终南山来的,懂些道法。这天他路过阿砚家,闻到一股异样的香气,又看到莲生站在院里,顿时皱起了眉头。他拉住一个路人问:“那屋里住的姑娘是何人?”
路人说:“是阿砚那小子捡来的姑娘,叫莲生,长得可俊了。”
王道士“哼”了一声:“那不是人,是精怪!”
这话很快传到了阿砚耳朵里。阿砚气得去找王道士理论,却被王道士几句话堵了回来:“那姑娘身上有妖气,是莲心荡里的莲花精!你若不信,今晚子时,你看她会不会往荷塘去!”
阿砚嘴上说不信,心里却犯了嘀咕。莲生确实有些地方不对劲,她不怕水,身上总带着莲花香,对荷塘有着异乎寻常的亲近。他越想越害怕,却又不愿意相信。
当晚子时,阿砚假装睡着了,偷偷睁开眼。只见莲生轻轻起身,打开门,往莲心荡的方向走去。阿砚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悄悄跟了上去。
只见莲生走到荷塘边,脱下外衣,慢慢走进水里。月光下,阿砚看到莲生的身体渐渐发生了变化,她的双腿变成了翠绿的莲茎,身上长出了层层叠叠的莲花瓣,最后竟变成了一朵巨大的白莲花,静静地绽放在荷塘中央。
阿砚吓得腿都软了,原来王道士说的是真的,莲生真的是莲花精!他跌跌撞撞地跑回了家,一夜无眠。
第二天,莲生像往常一样做好早饭,笑着叫阿砚起床。可阿砚看到她,心里却又怕又痛。他想起了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莲生那么善良,那么爱他,就算她是莲花精,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走过去,紧紧抱住莲生:“莲生,对不起,我不该怀疑你。不管你是什么,我都喜欢你,我都要和你在一起。”
莲生靠在他怀里,眼泪掉了下来:“阿砚哥,我对不起你,我不该瞒着你。我确实是莲心荡里的莲花精,修行了五百年才化为人形。我第一次见到你,就喜欢你了,所以才……”
“别说了,”阿砚打断她,“我都知道了,我不在乎。”
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王道士听说阿砚知道了莲生是莲花精还不肯放手,就找上门来,说莲花精修行不易,若与人结合,会折损修为,甚至魂飞魄散。而且人妖殊途,强行在一起,只会招来祸端。
阿砚哪里肯信,把王道士赶了出去。可没过几天,镇上就出了怪事,先是几家的小孩得了怪病,上吐下泻,接着又有人说夜里看到荷塘里有黑影作祟。王道士趁机煽风点火,说是莲花精作祟,要不是阿砚包庇,镇上也不会出事。
一时间,镇上的人都把矛头指向了阿砚和莲生。有人在阿砚家门口扔石头,有人骂莲生是狐狸精。阿砚把莲生护在身后,可看着镇上人的眼神,他心里也越来越慌。
这天夜里,莲生哭着对阿砚说:“阿砚哥,我不能再连累你了。王道士说得对,我是莲花精,与人结合会遭天谴,镇上的怪事,恐怕真的与我有关。”
“不是的,莲生,你别听他胡说!”阿砚急得抓住她的手。
“是真的,”莲生泪眼婆娑,“我能感觉到,我的灵力在流失,荷塘里的莲花也开始枯萎了。再这样下去,不仅是我,整个莲心荡都会被毁了。”
阿砚看着莲生苍白的脸,心里像刀割一样痛。他知道莲生说的是实话,可他舍不得她走。
“阿砚哥,我喜欢你,能和你在一起这阵子,我已经很满足了。”莲生轻轻抚摸着阿砚的脸,“你要好好活着,记得每年夏天,来看莲心荡的莲花,那是我在陪着你。”
说完,莲生挣脱阿砚的手,朝着莲心荡跑去。阿砚赶紧追上去,可等他跑到荷塘边,只看到一朵巨大的白莲花静静地绽放在水面上,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是伤心的眼泪。
“莲生!莲生!”阿砚对着荷塘大喊,可回应他的只有风吹荷叶的沙沙声。
就在这时,那朵白莲花突然开始发光,光芒越来越亮,最后“噗”的一声,化作了无数光点,消散在空气中。荷塘里的莲花,也在瞬间全部枯萎了。
阿砚眼前一黑,跪倒在荷塘边,失声痛哭。他知道,莲生是用自己的元神,换取了镇上的平安,也断绝了自己的念想。
从那以后,阿砚变得沉默寡言,每天都坐在荷塘边,一画就是一整天。他画了无数的莲花,每一朵都像莲生的模样。
第二年夏天,莲心荡里竟又开出了一朵白莲花,孤零零地立在荷塘中央,比往年的任何一朵都要洁白,都要美丽。阿砚知道,那是莲生,是她的魂魄还在陪着他。
他每天都去荷塘边,对着那朵白莲花说话,给它浇水,施肥。直到有一天,阿砚老了,他躺在荷塘边,看着那朵白莲花,脸上带着微笑,慢慢闭上了眼睛。
据说,那天之后,莲心荡里的白莲花也消失了。有人说,是莲生的魂魄带着阿砚一起去了仙境;也有人说,他们化作了荷塘里的一对莲藕,根紧紧地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从此,藕花镇的人再也不敢轻易去莲心荡了,只在每年夏天,远远地望着那片荷塘,传说着那段莲花精殉情的故事。那故事里,有甜蜜,有悲伤,有无奈,还有一份跨越了种族和生死的、至死不渝的爱恋,像莲心荡里的莲花一样,年复一年,在人们的口中绽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