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州风云志 > 第1章 太原意娘(第1页)

第1章 太原意娘(第1页)

北宋宣和七年的风,带着铁锈味。杨从善攥着半块发霉的炊饼,跟着难民潮往北挪,草鞋底磨出个洞,脚趾头戳在冷硬的青石板上,疼得发麻。他原是汴京的文墨小吏,金兵破关时,连家都没顾上回,就被裹挟进逃亡的人流。

这日摸到燕山府城门,金兵的狼牙棒砸在地上“邦邦”响,搜身的兵卒把他布囊里的铜板都抖落出来,才骂骂咧咧放他进城。暮色里,西街“醉归楼”的破幌子晃得像招魂幡,杨从善吸了吸鼻子——酸酒气混着汗臭,倒比外头的腥风顺眼些。

跑堂的疤脸小伙瞅他衣裳破旧却有股文气,指了指二楼:“客官,楼上有闲座。”木楼梯踩上去咯吱响,杨从善扶着栏板往上挪,二楼粉壁上密密麻麻的题字撞进眼帘——乱世里,这面墙成了天涯沦落人的树洞,有人写“国破山河碎”,有人题“断肠人在燕山”。

正看得心酸,一行娟秀字迹突然揪住他的眼:

《鹧鸪天·寄良人》

乱解离亭落日残,虏尘吹断雁书寒。

颈间帛裹相思血,鬓上霜凝别后颜。

魂杳杳,路漫漫,几回梦里共凭栏。

韩家宅外东风老,谁把春衫补旧欢?

杨从善手猛地一抖,酒盏差点摔落——这字!这词!分明是表嫂王氏的笔迹!他踉跄半步,抓住擦桌子的跑堂:“方才题这词的妇人,往哪去了?”

跑堂眨眨眼:“半个时辰前,几个娘子来吃酒,领头的穿紫衣,颈上裹白帛,说是受风了。往西街韩家大宅去了!”

杨从善冲下楼,铜板撒了一路。西街的风卷着沙尘扑脸,远远瞧见紫衣身影,颈间白帛在暮色里晃得刺眼——正是王氏!

“表嫂!”他边跑边喊,声音带着哭腔。紫衣妇人猛地回头,月色下脸白得像纸,眼神却亮得惊人。她朝他使个眼色,加快脚步往朱漆剥落的大宅门去。门匾上“韩国夫人第”的金漆残光,映得人心里发寒。

进了门,蒿草齐膝深,风卷枯叶打旋儿。同行妇人各自回厢房,只剩王氏和杨从善立在廊下。王氏揭开帛巾一角,一道狰狞疤痕从颈侧蜿蜒而下——分明是自刎的痕迹!

“那年在淮泗,我们逃难被金兵掳去……”王氏声音发颤,帛巾随着抽泣轻轻晃,“撒八太尉逼我从他,我摸了把剪刀往脖子扎……再醒来,已在韩国夫人宅里。她可怜我节烈,留我侍奉。”她望着堂屋供的画像,画中妇人高鼻深目,是金国人打扮,“师厚呢?他可还好?”

杨从善攥紧半块玉佩:“表兄往江南去了,我这就寻他!”话音未落,厢房传来脚步声,王氏忙转身:“韩国夫人的丫鬟来了,你快些走!这宅子夜里闹鬼,莫要再来。”

三日后,杨从善在健康驿馆寻到韩师厚。两人抱头痛哭,韩师厚头发白了大半,瘦得只剩副骨架:“贤弟,你竟还活着……可曾见过你表嫂?”

杨从善掏出玉佩,韩师厚脸刷地变白:“这……这玉佩怎么会在你手里?那年淮泗被掳,我亲眼见她举刀自刎,血溅了我满身……她早已不在人世!”

杨从善急得跺脚,将酒楼题壁、追踪相遇的事说了一遍,又掏出词笺:“这字你总认得吧?”

韩师厚接过词笺,手颤抖得厉害,看了许久,突然号啕大哭:“是她的字!可她既活着,为何不来寻我?”

两人雇车昼夜兼程回燕山,韩家宅大门紧闭,蒿草比人还高。隔壁老妇拄拐出来:“你们寻意娘?她早死了。去年韩国夫人殁了,意娘殉主,骨灰埋在宅后。”

翻墙进宅,堂屋供桌上,韩国夫人画像端坐着,旁侧小像穿紫衣,颈间帛巾半掩——眉眼竟与王氏分毫不差!韩师厚扑到画像前,泣不成声:“娘子,你当真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