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做个好梦你也早点睡 > 第288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 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玖(第1页)

第288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 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玖(第1页)

"用这个,"她捧回一捆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我们叫它特斯根-乌热,退烧效果比西药还快。"

汪璒将信将疑地接过一株,揉碎叶片闻了闻,有股类似薄荷的清凉气息。她按照符媛圆的医学手册给重症患者服用带来的抗生素,对轻症则尝试乌云塔娜的草药茶。令人惊讶的是,两种方法竟然都有效——西药控制病情更快,而草药在退烧和止咳方面表现优异。

"中西医结合,"汪璒在医疗日志上写道,"或许才是最适合牧区的医疗模式。"

第七天夜里,当最后一个孩子的体温恢复正常时,汪璒累得直接瘫坐在药炉旁。她没注意到自己的咳嗽已经减轻了许多,直到乌云塔娜突然指着她说:"你的脸色,比羊奶还白了!"

牧民们自发将汪璒和乌云塔娜称为"黑白双医"——一个用远方带来的科学知识,一个用草原传承的古老智慧。孩子们则给了她们更亲切的称呼:"穿白大褂的汪阿姨"和"采草药的乌云姐姐"。

流感刚过,"牧民之友"播种机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从各牧业点反馈来的消息令人忧心:沙尘暴频繁的地区,链条传动容易卡死;雨季潮湿时,蓄水胶囊有时会提前溶解;最麻烦的是,体型还是太大,转场时不便携带。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传动系统,"汪璒对路杊说,"还有胶囊的防潮包装。"

临时车间设在废弃的羊毛仓库里。汪璒将播种机彻底拆解,每个零件都摆在毛毡上分析。她尝试用摩托车链条代替自行车链条,用废旧轮胎制作防尘罩,甚至试验了不同厚度的胶囊膜。工作台旁的煤油灯常常亮到天明。

"你这样不行,"巴特尔有天深夜闯进车间,夺下她手中的扳手,"病还没好透就又拼命!"

汪璒想争辩,却突然眼前一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疗帐篷里,胳膊上插着输液针头。乌云塔娜板着脸在一旁碾药:"哈森爷爷说了,再这样下去,他的药也救不了你。"

"可是播种季节就要。。。。。。"

"你父亲当年也是这样,"帐篷门口传来哈森苍老的声音,"为了修好那台抽水机,几天几夜的不睡觉。"

汪璒艰难地撑起身子:"您从没详细说过我父亲在西北的事,我父亲也是。"

老人坐在她床边,从怀中掏出一个皮制酒囊——但不是用来喝酒的。他小心地倒出几粒发黄的药丸:"这是他当年留下的配方,用草原上的药材和你们汉地的制药方法结合的。我一直留着,想着也许有一天。。。"

药丸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表面有手工搓制的不规则痕迹。汪璒捏起一粒,仿佛触摸到了三十年前父亲的指尖。

"他教会我们很多,"哈森继续说,"但也付出了代价。他离开时咳血比你严重多了,是被担架抬走的。"老人深邃的眼睛直视汪璒,"你想走他的老路吗?"

输液瓶里的药液一滴滴落下,像无声的计时器。汪璒望着帐篷顶的缝隙,那里透进一线星光。她突然明白了什么:"不,我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既能完成工作,又不用透支生命。"

养病的日子,汪璒被迫放慢节奏。她坐在阳光下整理笔记,看着其木格和路杊按照她的指导改进播种机。某个午后,当她观察一个老牧民制作皮酒囊时,灵感突然闪现。

"能不能把播种机也做成可折叠的?"她兴奋地比划着,"像这个酒囊一样,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转场的时候也方便携带!"

设计方案在病榻上完成。主体采用轻质钢管和帆布,传动系统简化到极致,整体重量只有原型的四分之一。最巧妙的是收纳方式——像蒙古包一样可以拆卸折叠,装进特制的皮囊里挂在马背上。

"这才真正适合牧区!"巴特尔看到图纸时赞叹道,"比那些笨重的铁疙瘩强多了!"

第一台可折叠式"牧民之友"在汪璒病愈当天试制成功。整个牧区的人都来围观这个神奇的机器——展开时像只展开翅膀的鹰,收起后不过两个马鞍大小。孩子们围着它又唱又跳,称它为"会变形的铁马"。

测试那天,草原上阳光明媚。汪璒亲自操作新机器,看着它轻巧地滚动,将生命的种子一粒粒送入黑土。改进的防尘设计让链条运转顺畅,新配方的胶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成功了!"路杊挖开几个播种点检查后大喊,"株距误差不超过1厘米,胶囊完好率100%!"

庆功宴上,哈森老人将一碗特制的药茶递给汪璒:"尝尝,用你父亲的方法改良的。"

茶汤清澈微苦,回味却有一丝甘甜。汪璒惊讶地发现,这味道竟和周维民寄来的中药有七分相似。"这是。。。。。。"

"当年你父亲留下的配方,"哈森笑道,"他说总有一天,他的孩子会回来完善它的。"

汪璒捧着茶碗,望向远处正在试用新播种机的牧民们。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草原上摇曳的野花交织在一起。她想起父亲笔记中的一句话:"真正的进步不是取代传统,而是让古老智慧在新的土壤里继续生长。"

夜幕降临,篝火点燃。汪璒坐在哈森和乌云塔娜中间,看着牧民们载歌载舞。她的肺部不再疼痛,呼吸间满是草原夜晚特有的清冽。笔记本摊开在膝头,最新一页写着:

"亲爱的爸爸,今天我找到了您当年未能找到的平衡点。就像牧民转场时既要知道目的地,也要计算草场和水源一样,生命的牧歌需要节奏与智慧。。。。。。"

通知函送到阿尔善牧区时,汪璒正在教乌云塔娜使用显微镜。牛皮纸信封上鲜红的公章让巴特尔紧张地搓着手,仿佛捧着块烫手的炭。

"全国少数民族医学技术交流会?"其木格磕磕绊绊地念着标题,"特邀汪璒同志就蒙汉结合医疗实践作专题报告。。。。。。"

帐篷里瞬间炸开了锅。这个由卫生部主办的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受邀的都是各省顶尖的医学专家。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份汪璒整理的《牧区常见病防治手册》复印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卫生部领导的批注。

"你要去北京了!"乌云塔娜一把抱住汪璒,又突然松开,"等等,你哪有像样的衣服参会?"

汪璒低头看看自己磨破的袖口和沾满药渍的裤子,这才意识到问题。在牧区待久了,她早忘了城市里的着装规矩。

"交给我们吧!"巴特尔一拍大腿,"哈森爷爷有块珍藏了多年的绸缎,其木格她娘是牧区最好的裁缝!"

那天晚上,整个牧区像准备那达慕大会一样忙碌。哈森取出了压箱底的银蓝色绸缎——那是他年轻时用三头羊换来的,本打算给女儿做嫁衣。妇女们聚在最宽敞的蒙古包里,按照乌云塔娜从杂志上剪下的样式裁剪缝制。男人们则翻出珍藏的银饰,精心打磨成腰带和头饰。

汪璒坐在角落,面前摊着准备汇报的材料。牧民们为她准备的不仅是衣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他们希望草原的智慧能被外界真正理解和尊重。

"试试看。"深夜,乌云塔娜捧着一件闪着银光的蒙古袍走来。袍身是如湖水般的蓝色,袖口和衣襟绣着传统的"回"字纹,银质腰带上挂着药囊和针包,既传统又实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