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成末代皇后 > 第191章 初理政务(第2页)

第191章 初理政务(第2页)

凌霄很清楚清朝统治已终结,中华民国已建立,国家政体从封建帝制转变为共和制。

此时,逊清皇室与民国政府的关系应遵循《大清皇帝退位优待条件》等约定,体现共和体制下的平等原则,而非延续封建帝制时代的君臣礼仪。

皇额娘与袁世凯双方会谈的礼仪应摒弃过去的跪拜、奏对之类的封建等级礼仪,采用符合时代潮流的近代外交礼仪或对等礼节。

凌霄拿起毛笔,在内务府接待事宜的奏折上进行批注。"以平等身份会面,行鞠躬礼即可,双方平等对坐,体现民国“主权在民”的理念和对共和体制的尊重。″

二、内务府惩处详情

凌霄翻开一份标红的奏折,上面详细记录了十五小朝会上决议惩处的内务府官员名单。"主事明顺、库房总管荣善。。。。。。"凌霄皱眉看着内务府总管大臣给出的处罚结果,"涉事官员共计二十七人,按律当罚俸一年,降职三级。其中三位主事革职。"

凌霄冷笑着摇摇头,"这位内务府大总管真是一点都不敢得罪人,朝会上的决议居然还敢搪塞。″拿着的笔尖在奏折上停顿片刻,又添上一句:"限期查访宣统一朝贪污金额,先帝以上不做查询。"

“要拖着那就拖着吧!等过些日子皇额娘与醇亲王和袁世凯谈好条件,借袁世凯的手在拿尔等开刀。”

三、空缺官员补缺

另一份奏折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推荐人选的名字。凌霄细细看来,依旧是任人唯亲,推荐的人选大多都是与此次犯事的官员沾亲带故。

"内务府广储司郎中一职,推荐翰林院编修张怀素;库房总管。。。。。。"凌霄仔细比对着每个人的履历,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张怀素虽出身科举,却无实务经验;郭布罗·敬亭倒是老成持重,但与肃亲王那边走得太近。。。。。。"

自己再怎么更换官员,始终他们都是利益纠缠在一起。但凌霄一想到自己身处的位置"退位皇帝",就没办法将他们彻底抛弃,自己就是遗老遗少的代表。

凌霄只能对比着推荐人选的履历,进行慎重选择,尽量选取远离肃亲王等复辟势力与现任官员纠葛较深所推荐的人选。

四、皇室土地田产

凌霄取出一叠厚厚的清册,上面详细记录着紫禁城周边及直隶各处的皇室土地、田产、山林数量。"直隶良乡县田产三百顷,已核实二百七十顷。。。。。。"凌霄的眉头越皱越紧,"进度太慢,当务之急先把天津等地田产土地核实清点完毕。"

“只有把天津的皇庄清查出来,醇亲王才好在此地建立工厂,与西方各国建立频繁的经济联系(购买设备),保持大清皇室与西方各国高层的关联。”

“才能让那些多余的太监能有些活儿干,将他们绑架在大清皇室这一艘破船上,武装起皇室的力量。也能对外改善大清皇室的形象,通过舆论塑造起凌霄想象中的皇室形象。”

“那些已经被赶出紫禁城,在北京城破庙中安家的太监们,拿着那零星的遣散银两该如何生存呢?都是这个时代的苦命人。”

五、皇室资产清点

最让凌霄头疼的是皇室资产的清点与秘密转移。"紫禁城的珠宝玉器古董才清点不足120,但这也是非常庞大可观的数量了。。。。。。紫禁城的金银珠宝,瓷器,古董太多太多了。"

凌霄看着醇亲王呈奏的密报,"利用宫廷采买和清运宫廷垃圾时,从中夹带。部分财物已秘密出宫,但每次夹带数量有限。"秘信上详细标注了出宫路线与接应人员,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财物由醇亲王府隐秘接收。

六、紫禁城人员编制

凌霄又翻开一份人员名册,经过小安子和小李子带人仔细摸排,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紫禁城各宫太监、宫女、内务府官员及其下属的数量。

经过康熙皇帝确立后宫太监宫女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宦官干政的教训,大幅度削减太监宫女人数。确立紫禁城后宫宫女太监各三千人左右。

但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北狩及八国联军慈禧太后西狩等数次灾难,加之晚清国库空虚,多次对太监宫女进行裁撤。

"此时的紫禁城内太监总计一千八百一十二人,宫女六百三十七人。。。。。。"

(注:无法查到详细数据,据回忆录推算。)

凌霄的笔尖在"内务府辖下在职的官员小吏的数量"一栏停留许久,"内务府由于财政紧缩,以及大清退位的影响,内务府官员数量有所减少,但核心机构仍维持运转,此时内务府在职的官员及小吏仍保持在1200人左右。"

凌霄根据这份名单,对比了内务府太监宫女的月例银子支出,这些官员不知道冒领了多少银子。

内务府下设七司三院,各司、院及附属机构的官员和小吏配制如下:

1。

广储司(管理皇家库藏)

郎中4人、员外郎18人、司库6人、库使80人等,总计约120人。

2。会计司(管理财务、庄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