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这声音,仿佛是对整个世界喧嚣的唯一回应。
庆祝已经结束。
下一场战斗,早已开始。
下一场战斗,即将开始。
比赛日的清晨,亚特兰大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与前几天截然不同的味道。不再是单纯的夏日燥热,而是混杂着山雨欲来的湿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火药味。
各大体育媒体的头版头条,几乎被同一个主题占据。
《东方巨龙的咆哮!李飞能否延续神迹?》——ESpN
《新王当立?挑战梦之队的资格赛!》——《体育画报》
《从北京到亚特兰大,一个人的战争!》——《今日美国》
舆论的热度,比上一场比赛结束后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这一次,赞誉的声调高得有些离谱,几乎将中国队,尤其是李飞,捧到了一个不属于他们的位置。字里行间充满了“理所当然”、“毫无悬念”的暗示,仿佛战胜克罗地亚,不过是巨人碾过蝼蚁般简单。
中国队的队员们在餐厅吃早餐时,看着电视里那些激情四溢的评论员,表情都有些微妙。
“这帮美国媒体,什么时候这么看得起我们了?”李楠扒拉着盘子里的炒蛋,忍不住嘀咕道,“昨天还说我们是黑马,今天就把我们说得好像是冠军热门了。”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胡卫东喝了一口牛奶,眼神锐利,“他们这是等着看我们笑话呢。”
“没错,”巩晓彬放下了刀叉,沉声道,“他们把我们吹上天,就是想给我们增加压力。我们一旦打得不顺,或者输了球,他们马上就会换一副嘴脸,把我们踩进泥里。”
这些征战多年的老将,哪个不是人精?媒体的这点把戏,他们一眼就能看穿。但看穿归看穿,那种无形的压力,还是像一层薄雾,笼罩在球队上空。
只有李飞,依旧像个没事人一样,慢条斯理地对付着他的第三份煎牛排。他甚至还有心情冲着电视屏幕上一个唾沫横飞的评论员笑了笑,对旁边的王治郅说:“你看这哥们,说得比唱得好听。他要是上场,估计运球都过不了半场。”
王治郅被他逗得一笑,心里那点紧张感也消散了不少。
这就是李飞。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的镇定,是这支年轻球队最宝贵的财富。
上午十点,乔治亚巨蛋体育馆。
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馆内已经座无虚席。星条旗和克罗地亚的红白格子旗交相辉映,间或夹杂着一些鲜艳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
当中国队的球员们从球员通道走出来,准备进行赛前热身时,全场响起了一阵巨大的欢呼声和口哨声。聚光灯第一时间就锁定了那个最高大的身影——91号,李飞。
他穿着一身红色的热身服,脚上是那双已经火遍全球的“李飞一代”战靴,神情自若地走进场内,仿佛只是来公园散步。
而就在这时,贵宾席的入口处,出现了一个让全场记者都陷入疯狂的身影。
查尔斯·巴克利!
巴克利没去陪他的美国队队友,反而是来到了中国男篮的比赛场地,而此时所有人都注意到巴克利的脚上,正穿着他的那双李飞品牌战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