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综影视穿越动漫 > 第1章 小知识不想看的可以跳过(第3页)

第1章 小知识不想看的可以跳过(第3页)

**非一时一人之作**

《山海经》是一部以地理为主体,包含神话、巫术、物产、民俗等内容的综合性古籍,其成书过程漫长,并非由单一作者在某一时期完成。

2。

**主流观点:战国至汉初**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山海经》的主体内容可能形成于**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部分篇章(如《大荒经》《海内经》)可能增补于**汉初**(前206年之后)。

-

其内容中提到的“县”“郡”等行政区划名称,与战国时期的制度相符;

-

书中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的雏形可追溯至更早的商周时期,但文字成书晚于口头传说。

3。

**争议:是否早于战国?**

有学者推测其部分素材可能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地理图志或巫祝文献(如《禹贡》的早期版本),但缺乏直接证据,目前仅能确认其编纂定型不晚于汉初。

###

二、**《道德经》的成书时间**

1。

**与老子其人的关系**

《道德经》(又称《老子》)传统上被认为是春秋末期(前770—前476年)思想家**老子(李耳)**

所着,但这一观点在近现代受到质疑。

2。

**主流观点:战国中晚期**

多数学者根据文献对比和出土文物(如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1993年郭店楚简《老子》)认为,《道德经》的成书可能晚于老子生活的时代,**定型于战国中晚期**(约前4世纪—前3世纪)。

-

郭店楚简《老子》(战国中期,约前300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版本,内容较今本简略,说明其文本在战国时期仍在演变;

-

书中部分思想(如对“道”的抽象化论述)与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发展更吻合,可能是老子后学整理编纂而成。

3。

**传统观点的修正**

即使认可老子为春秋末期人物,《道德经》的成书也可能经过长期传抄增补,其定型时间仍晚于《山海经》的主体部分。

###

三、**两者时间对比的结论**

-

**《山海经》**:主体内容形成于**战国早期至中期**(前5世纪—前4世纪),部分篇章增补至汉初。

-

**《道德经》**:核心文本形成于**战国中期至晚期**(前4世纪—前3世纪),郭店楚简版本(前300年左右)是其早期形态。

因此,**《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整体早于《道德经》**,但两者均跨越了战国时期,且文本形成具有流动性,并非严格的“一时之作”。若以“最终定型时间”论,《山海经》因包含汉初内容,可能与《道德经》的今本(汉代定型)时间接近,但核心内容的产生顺序仍是《山海经》更早。

###

四、**关键依据**

1。

**出土文献证据**:郭店楚简《老子》(前300年)晚于《山海经》主体内容的战国早期素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