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拉卡政府开放利雅德城外联军阵地通道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聚集在拉卡市区的各国记者团中激起千层浪,各国战地记者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争先恐后的冲向了拉卡政府驻利雅德办事处。
朱雀电视台的卢记者攥着临时签发的采访证件,用力的推开汹涌的人群,向外冲去。
大厅外,等候已久的安娜助理连忙冲了过来,大声喊道。
“老大,进入联军阵地的车辆已经联系妥当。”
说罢,他指向了不远处一个车队。
“那是拉卡政府特批进入联军阵地的人道主义物资运输车队,他们在我的劝说下,同意带着我们进去。”
说话间,安娜比划了一个全球通用的手势。
卢记者目光扫过身旁,发现不少来自路透社、法新社、bbc的同行——有人扛着摄像机反复检查设备,有人举着录音笔低声测试收音,每个人脸上都交织着紧张与兴奋。
毕竟,这是外界第一次有机会踏入被围困的联军阵地,谁都不想错过独家新闻。
“都抓紧了!车队出发后不准擅自离队,联军防区里情况复杂,一切听从拉卡政府军士兵的安排!”
拉卡政府派来的向导站在车队最前方,大声的警告着随行的记者们。
他的声音洪亮而嘶哑,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卡车引擎轰鸣着启动,扬起的沙尘瞬间弥漫开来,卢记者眯起眼,带领团队成员挤上一辆物资卡车的后排座椅。
一个小时后,卢记者透过布满灰尘的车窗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联军阵地轮廓——那片被硝烟笼罩的区域,像一头疲惫不堪的巨兽,静静卧在利雅德城外的荒漠中,透着说不出的压抑。
车队缓缓驶入联军防区,眼前的景象瞬间击碎了所有人对“联军阵地”的固有想象,连见多识广的卢记者也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原本应该规整的防御工事布满弹孔,沙袋堆旁散落着断裂的枪支零件和锈蚀的弹壳,几名穿着不同国家军装的士兵蜷缩在掩体后,脸色蜡黄如纸,眼神空洞得像是失去了灵魂。
看到物资车队靠近,他们先是猛地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光亮,可当看清车上印着“人道主义援助”的标识时,那点光亮又迅速黯淡下去——卢记者心里清楚,这样的物资,远远填不满被围困多日的联军士兵的需求。
“水……有干净的水吗?”
一名穿着巴黎军队制服的士兵拄着步枪,踉跄着走过来。
卢记者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军靴磨得露出了褐色的鞋底,裤腿上沾着早已干涸的暗褐色血迹,嘴唇干裂得布满血痂,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反复打磨过。
身旁的摄影师马克立刻举起摄像机,镜头精准对准士兵干裂的嘴唇,助手安娜则从背包里掏出一瓶矿泉水递过去。
士兵接过水,颤抖着拧开瓶盖,仰头往嘴里灌,水流顺着他的下巴往下淌,浸湿了胸前褪色的军装,他却浑然不觉。
可就在这时,混乱毫无预兆地爆发了。
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声“物资有限!先到先得!”。
原本还算平静的士兵瞬间躁动起来。
几名巴黎士兵率先冲上前,双手抓住卡车边缘,试图撬开装着物资的木箱。
伦敦士兵见状,也纷纷围了上来。
有人推搡着前面的人,有人嘴里骂着听不懂的脏话,甚至有士兵伸手拔出了腰间的匕首……
“住手!都给我住手!”
一个粗犷的声音突然响起。
卢记者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穿着华沙军队制服的军官带着几十名士兵快步冲了过来。
华沙军官的眼睛布满血丝,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剧烈抽搐——显然,眼前的混乱彻底点燃了他积压已久的怒火。
“你们忘了军人的荣誉吗?为了这点物资就像疯狗一样争抢,丢不丢人!”
华沙军官怒吼着,声音震得人耳膜发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