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萨利赫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对,他当即示意操作员。
“开启雷达抗干扰模式,扩大扫描范围至山区空域,每8秒更新一次目标坐标,重点监控是否有伴随目标!”——他刻意将扫描范围延伸至山区,正是担心对方用“主佯配合”的战术,这份谨慎本是应对偷袭的关键。
果然,两组战机即将进入导弹射程时,红色光点突然变向:左侧米格-31bm扑向阿卜杜勒左翼编队,右侧转向右翼编队。
“目标在战术机动,向两翼拉扯编队!”
萨利赫猛地对着通信器大喊。
“阿卜杜勒指挥官,陷阱!对方在分散防御,立刻收缩编队,注意低空盲区!”——他第一时间识破牵制意图,通报比阿卜杜勒的反应快了2秒,为防御调整争取了宝贵时间。
可俄军的战术刁钻远超预期。
就在萨利赫下令收缩编队时,杂波过滤操作员突然惊呼。
“山区杂波发现异常信号!高度500米升至3000米,速度1。8马赫!”萨利赫的心一沉,立刻命令。
“压制地形杂波,波束聚焦山区!”
雷达屏幕上,一个模糊红色光点以陡峭角度爬升,500米、1000米、6500米……30秒内突破云层,出现在彩虹4侧后方。
“第三架米格31bm!距彩虹4无人机120公里,正在锁定!”
萨利赫的声音带着急促,却仍保持指令清晰。
“彩虹4立即左转向,拉升高度至8000米,阿卜杜勒左翼编队就近支援!”
他的指令没有错——彩虹4转向规避、战机支援的决策完全符合防空战术规范。
可米格-31bm的突袭节奏太紧凑:彩虹4巡航速度仅150公里时,刚启动转向,对方就发射了R37导弹。
“导弹!速度3马赫还在持续加速,直奔彩虹4!”
萨利赫死死盯着屏幕上的小亮点,通信器里彩虹4操控员的声音越来越绝望:“转向速度跟不上,导弹距3公里,速度已经接近6马赫……”
第一个绿色光点消失时,萨利赫还在喊:“阿卜杜勒,加快支援!”可第二个光点和第三个光点也熄灭时,他才意识到——不是指挥有误,是俄军把“时间差”算到了极致:用两架米格31bm牵制歼-11bG的120秒,刚好够第三架从山区低空突防、锁定、发射导弹,而彩虹4的规避速度,恰好卡在导弹命中的临界值上。
舱内陷入死寂,只有雷达蜂鸣声在回荡。
萨利赫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高空米格-31bm加速撤离,第三架消失在山区杂波里。他对着通信器缓慢开口,声音沙哑却坚定:“各作战单元,预警机调整参数,低空扫描频率提升至每秒2次,通报间隔缩至3分钟……”
阳光依旧照在屏幕上,他知道自己的应对没有错,可俄军那套“佯攻牵制+超低空隐蔽+精准时间差”的战术,像一把藏在暗处的刀,精准刺穿了防御体系里最细微的间隙——这不是指挥的失误,而是对手战术设计的绝对刁钻。
三架彩虹4无人机被击落,让俄空军士气大振——他们觉得对库尔德空军还以颜色,狠狠的羞辱了对方的防空网络。
然而,库尔德高加索战区空军司令官得知损失后,微微一笑,拿出了通讯器。
“路先生,前线损失了三架彩虹4无人机。”
“啊!就损失三架啊。这样,我给你打包过去2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