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无弹窗 > 第556章 强大的对手(第1页)

第556章 强大的对手(第1页)

面对库尔德国防军的强势逼近,莫斯科迅速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莫斯科军方对于和库尔德爆发局部战争早有准备,并深入的研究过库尔德武装的作战体系,针对性的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南部军区麾下的第58集团军与第49集团军已提前在巴库地区构建起纵深防御体系,依托里海沿岸地形挖掘反坦克壕沟,部署“道尔-m1”防空导弹系统与“短号”反坦克导弹阵地。

他们处于一线,对库尔德武装的空中优势突袭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库尔德武装庞大的攻击直升机群强行突击,前线每个合成旅增配一个“柳树”便携式防空导弹连,用来加强自身反直升机火力。

西部军区的第6成集团军紧急启动一级战备响应,,搭载着装甲部队的军列沿着北高加索铁路呼啸南下,满载步兵的“乌拉尔”军用卡车在公路上排成绵延数十公里的长龙,如同训练有素的猎豹一般,迅速向高加索腹地进发。

原本部署在马什哈德执行战略威慑任务的东部军区第35集团军,也接到了跨区域机动的紧急调令,该集团军携带全套重型装备与配属的第76独立电子战营,通过伊尔76md运输机空中投送与地面摩托化行军相结合的方式,马不停蹄地朝着高加索地区赶来,与南部军区部队形成呼应之势,进一步完善俄军地面反导与电子战防御体系。

在地面部队紧张调动的同时,俄军防空部队与电子战部队同步展开全域协同部署,构建“远中近”三层防空火力网与“全域覆盖、重点强化”的电子战体系,双重强化反战术导弹与反空军能力。

远程防空层由南部军区第4防空师与抽调的莫斯科防空区第1防空师协同负责,在达吉斯坦马哈奇卡拉、北奥塞梯弗拉季高加索、罗斯托夫州顿河畔罗斯托夫三大战略枢纽,部署四个营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与8个营的S-300pmU2防空导弹系统。

其中S-400系统分别部署在各空军基地150公里外的纵深区域,形成“外防导弹、内保机场”的第一道防线。S-300pmU2系统则部署在S-400防空圈内侧,与S-400形成100-200公里的火力重叠区,针对突破远程拦截的战术导弹实施二次拦截,两类远程防空系统共12个防空营、96套发射装置的密集火力网,可同时应对144个空中目标,大幅提升对战术导弹饱和打击的抵御能力。

中程防空层由各集团军属防空旅与独立防空团共同承担,在巴库防线、高加索山脉前沿阵地及各空军基地50公里半径内,部署18个营的“山毛榉m2”防空导弹系统,填补远程防空系统与近程防空装备间的火力空白,尤其针对战术导弹末端突防阶段形成有效拦截屏障。

近程防空层以“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道尔m1”防空导弹与“通古斯卡m1”弹炮系统为核心,在所有空军基地、装甲集群驻地及防空阵地周边,部署56套“铠甲S1”、32套“道尔m1”与12套“通古斯塔m1”,配合部署在四大核心机场的4个营“黄蜂AKm”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形成“最后10公里”的多层末端防空屏障,彻底封堵战术导弹饱和打击机场与地面集群的突防通道。

电子战部队部署则以“分层压制、精准干扰”为原则,构建覆盖战术到战略层级的反空军电子战体系。

战略级电子战力量由抽调的第15独立电子战旅负责,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部署2套“摩尔曼斯克bN”大型电子战系统,可对5000公里范围内的敌方空军通信频段实施压制,干扰敌方预警机、战机与地面指挥中心的通信链路,瘫痪其空中作战指挥体系。

战役级电子战力量由第76独立电子战营(配属第35合成集团军)与第22电子战营(配属第58合成集团军)承担,在巴库防线、莫罗佐夫斯克空军基地周边部署8套“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

战术级电子战力量则分散配置到各合成营,每个营配备6套“克拉苏哈2”电子战设备与12套“磁场21”干扰机。

此外,俄军还在里海沿岸部署2个营的“舞会E”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同步承担对海空方向战术导弹的辅助拦截任务。

俄军这一套密集的防空体系,完全是为了限制库尔德空中优势和战术导弹雨而部署。

他们在构建拦截体系的同时,在防线纵深部署两个旅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针对库尔德人可能发动的火箭弹和战术导弹袭击,形成“防御拦截+主动反击”的反导双重模式——既通过防空装备拦截敌方战术导弹,又可凭借“伊斯坎德尔m”的480公里射程,对库尔德人的战术导弹和火箭弹发射阵地实施精准打击。

空军方面,前沿阵地的莫兹多克空军基地(北奥塞梯)部署第368歼击航空团(隶属第4空防集团军),该团得到了从东部军区哈巴罗夫斯克空防基地转场而来的的64架米格29战机,其中大部份都是最新型号的米格29smt。

空军基地有些抽象,上个图,地图有点小,就不标注防空体系了,都是围绕机场部署的防空网络

这些战机分散部署在前沿野战机场,负责配合地面防空部队进行前沿制空任务。

杰尔宾特空军基地(达吉斯坦)则入驻第266强击航空团,12架苏25Sm攻击机在此部署,随时准备参与到对库尔德地面装甲部队的空中打击任务。

在俄军后方的空军基地群,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叶伊斯克空军基地(可容纳30-35架重型战机)部署第19歼击航空团,配备18架苏30Sm战机(隶属东部军区第11空防集团军);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空军基地(最大容量25架)入驻第31歼击航空团,16架苏30Sm战机在此集结。

罗斯托夫州的莫罗佐夫斯克空军基地(可驻训30架重型战机)部署第23歼击航空团,22架苏35S战机在此待命,作为制空权争夺核心力量。

北奥塞梯的弗拉季高加索空军基地(最大容量20架)则配置第159歼击航空团的18架苏35S战机,近距离支援前沿地面部队。

(略微强化俄空军战斗力,俄空天军在这个时间段只有36架苏35S,但战争已经爆发,共青城那边加快战机交付速度,比正常交付速度快,符合俄军在战争爆发后的战机交付速度,尤其是在电子元器件不短缺的情况下,只能以战时最大交付速度推演。)

上述4个后方基地共部署苏30Sm战机34架、苏35S战机40架,重型战机总数达74架,另从第8预警航空团抽调6架A-50预警机,分别部署在叶伊斯克与莫罗佐夫斯克基地,第224军事运输航空团的8架伊尔76md运输机分散驻于布琼诺夫斯克与弗拉季高加索基地,抽调第203加油机团8架伊尔78m空中加油机分别部署至叶伊斯克空军基地(3架)与莫罗佐夫斯克空军基地(5架)。第13电子战航空团4架伊尔22pp电子战飞机则全部部署在叶伊斯克基地,形成“多点辐射、相互支援”的后方空中作战体系。

经过一系列的紧急部署,莫斯科在高加索地区集结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这十万大军与近200架各型战机相互配合,构建了紧密的作战体系。

他们犹如一个刺猬一样,最大程度限制了库尔德空军优势,与库尔德国防军形成了对峙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