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特拉维夫后,政府高层都想把他生吞活剥。
他们对上百亿美元,租借一年戈兰高地,表示极大的不满。
但科恩的一番说辞,打动了总理比比。
“现在我军在格兰高地立足未稳,外部形势也十分恶劣。勉强交战得不偿失。”
“如果有一年的缓冲期,我们不但可以在戈兰高地修筑起坚固的工事,也能寻求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比比总理在一番沉思后,点头认可了科恩的说辞。
虽然,比比认可了科恩。
但政府内部对他的压力十分大,认为科恩的条约变相的承认了,拉卡政府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对此,科恩也被冠上‘史上最无能的外交官’称号。
随着特拉维夫政府咬牙的宣传戈兰高地的胜利,而民众提高了对比比政府的认可程度,科恩的日子,也好过了起来。
至少,利库德集团对他不再抱有敌意。
现在的科恩,春风得意。
卡米什利。
华盛顿政府和库尔德政府的第二轮谈判开始展开。
这次,谈判的主题集中在经济和民生方面。
库尔德政府以西斯梅尔为谈判团队的核心,华盛顿政府以国务卿克里为首的谈判团队展开了谈判。
现在的库尔德控制区占领着伊拉克北部油田,未来还可能占领德黑兰油田。
库尔德地区在国际能源出口方面,必然会占有一定的份量。
华盛顿政府很清楚这些油田开发权归属,也知道自己很难吃到肉。
但华盛顿政府瞄准的是能源贸易下,货币结算问题。
华盛顿有心把库尔德拉入北约体系内,让库尔德成为北约成员国。
但他并不希望库尔德和欧洲走的太近,尤其是加入欧盟和使用欧元结算体系。
这是华盛顿政府不能容忍的。
货币问题,就是华盛顿政府的底线。
不过,这个谈判非常艰难。
导致谈判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主权货币的发行上。
库尔德政府并没有自己的货币发行权。
他的货币发行是类似于像美联储一样,并不掌握在政府手上。
这是一个‘黎元央行’发行的流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