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可以认为奖项是不公平的,但你不能认为所有评委都是傻逼。”
“不是傻逼,但可以装聋作哑啊!远的不说了,就说姜闻十三提零中,那帮人肯定知道,就是不说而已。”
李明洋哪壶不提开哪壶。
把中影这边的高层吓得一个个低下头。
姜闻成了小丑,座山雕又何尝不是小丑呢?
谁知座山雕不怒反笑:“所以你拿到了一年几千万的补贴,这些补贴总共就那么多,你多分一份,别人就少分一份。”
谈到花束文化出海的推广资助,李明洋顿时来劲了,他很好奇上不封顶,到底顶是多少。
虽然总局说的是一部一百万。
但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完全可以多立项,或者把一部剧分成五季,拿五季的钱。
一打听这个顶,竟然有五千万之多,做的好,做出成绩,还有其他好政策。
这都是不需要交税的政府补助啊!
多少人争的大蛋糕,竟然就这么给他了。
果然政策人人爱……
这就是国内最大的风口!
座山雕既然把顶说出来了,那就是鼓励他去拿的了,不拿对不起国家啊!
“还是说回欧洲三大的事情,想拿奖,只有女同可不行,还需要深刻的主题,人性的复杂……”
座山雕抽了一口烟,继续道:“历史中的人性,人性中的少数……聚焦小人物和边缘者,引出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这个就是艺术片拿奖的窍门,再披上一些迎合的意识形态,就是一部冲奖作品了。”
座山雕说的是大众的认知,媒体的报道,和艺术家的追求,但电影早就不纯粹了。
商业片和艺术片最大的不同,其实是目的!
商业电影追求的是票房,艺术片追求的是奖项。
商业电影有一套成熟的盈利工业化标准。
特效动作大片!
而艺术片其实也有一套成熟的冲奖模板和套路。
欧洲三大的偏好和喜好,是众所周知的。
威尼斯电影节更侧重电影对人性的探讨和电影本身的艺术性,鼓励电影创新。
例如《小丑》,不仅电影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电影中对人性的探讨更加符合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基调;
戛纳更青睐现主义实题材和具有艺术价值的影片。
例如获得金棕榈大奖的《寄生虫》,整个影片都在探讨韩国的社会阶级矛盾,在当今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非常值得讨论。
柏林电影节在对优秀电影的选取上更偏向在平衡商业和艺术之后,更符合政治正确的电影。
例如曾经获得过金熊奖的中国电影《白日焰火》、《红高粱》、《香魂女》、《喜宴》等。
因为欧洲这三个电影节的参报是具有排他性的,你参报了其中一个就不能参加其他两个。
所以作品再棒最多也就是能做到在柏林戛纳威尼斯其中一个跟奥斯卡同时获奖。
欧洲三大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特色和规则。
还有一些地域性潜规则。
比如欧洲三大对东大很双标。
拍东大贫穷,落后,揭露社会黑暗面的电影,乡村苦难题材的影片,就是三大电影节的入场券。
真善美?繁荣富强?一边凉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