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确实如此。英国军队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奥兰治自由邦的首都布隆方丹,这条消息也让前线的所有英国军队士气一振,仿佛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希望。
取得不错战果的英国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奥兰治自由邦全境。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1896年的3月,整个布尔战场只剩下德兰士瓦共和国孤身作战。
为了防止奥兰治自由邦的布尔人继续搞游击战破坏英国的占领,英国军队直接在奥兰治自由邦的首都布隆方丹建立了一个大型集中营,几乎将周边数万名布尔人全部囊括了进去。
英国在集中营内建立了相当严苛的管理制度,明令禁止任何人私自聚集。
在集中营建立一周之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英国军队枪杀的布尔平民已经达到了上千人。
英国军队残忍的行为引起了德兰士瓦共和国布尔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对于英国军队的反抗也变得更加激烈,甚至悍不畏死,不惜和英国军队一命换一命。
但英国军队已经不在乎布尔人的看法了。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只要能够快速结束这场战争,任何手段都是值得的。
1896年3月底,英国军队正式开始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
此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向英国,布尔人剩下的军队已经不足4万人,其中还有近万人是欧洲各国支援的志愿军。
而英国军队这边,虽然连续作战损失了接近3万人的兵力,但英国补充的兵力反而更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军队不仅没有丝毫的减少,反而还已经接近了30万人的高峰。
要知道,前线战场英国人的伤亡已经接近10万人。这其实也代表着,英国投入到战场的兵力已经接近40万,差不多是布尔人的总人口了。
不到4万人打接近30万人,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早已经注定。
布尔人也明白自己已经无法打败英国人,他们的想法已经从最开始的打败英国变成了尽可能给英国人创造伤亡,本着换一个不亏,换两个血赚的想法,布尔人越陷入劣势,作战意志反而越强烈。
战争前期布尔人的埋伏让英国军队承担了大量的伤亡,英国军队也学聪明了,在遭遇伏击的时候步兵不再保持阵型,而是就近挖掘战壕,掩护骑兵对布尔人的阵地发动反攻。
这也正是骑兵的关键作用。因为布尔人人少的原因,他们在埋伏英国军队的前提下,就无法再顾及英国军队的骑兵。
只要骑兵成功落后到布尔人阵地的后方,这场埋伏战就变成了英国军队对布尔人的反向屠杀。
英国的这种战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布尔人在白杨树林,亚伯拉罕牛栏等地的阻击接连失败,伤亡一时间达到了近万人的规模。
1896年4月11日,英国远征军第6师和第7师在,亚伯拉罕牛栏击败了布尔军队装备最精良的约翰内斯堡警察部队。
这支军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来自于欧洲国家,布尔人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才武装出了这么一支精锐的军队。
可惜的是,武器装备的精良无法掩盖人数不足的缺点,在经过一番苦战之后,这支部队最终损失惨重,只能溃逃。
约翰内斯堡警察部队的溃败对于布尔人来说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
4月13日,奥兰治自由邦北部残余的军力全部逃亡到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已经实质性地灭国。
好消息是,英国军队因为伤寒流行的原因,指挥官罗伯茨不得不下令原地休整。
这毕竟不是后世那个医疗科技相当发达的年代,哪怕是伤寒对于士兵们来说,随时也是有可能要命的。
英国军队的攻势因为伤寒而被迫终止,这反而让几乎崩溃的布尔人获得了喘口气的机会。
前线的英国军队能等,后方的英国政府反正是等不了了。时间还没过去一周,英国政府的又一批援军到达了南非。
这批援军的总数量大约6万人,也差不多是英国军队的最后一批援军。
有了这6万援军的加持,英国在前线战场的总军队规模已经超过35万人,是布尔人仅剩不到3万军队的10倍还要多。
经过了一番休整之后,英国军队重新动员了8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准备在5月初重新发动进攻。
经过休整的英国军队重新恢复了战斗力,很快就攻破了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大片领土。
英国军队尝试向占领区的布尔人许诺宽厚的条件,比如允许他们在投降之后返回自己的农场,重新恢复原本的平静生活等等,用这些条件换取他们放弃抵抗,避免英国占领区的秩序遭到破坏。
确实有一些人选择向英国军队投降,但大部分布尔人仍然选择坚决抵抗。
没办法,英国军队在战争爆发这一年以来,对布尔人作出的残酷行为实在太多,大部分布尔人都无法抛弃和英国人之间的血海深仇。
既然无法让这些占领区的布尔人放弃抵抗,那英国政府也就不寄希望于他们身上,选择先吞并两个布尔人国家再说。
1896年5月20日,英国开普殖民地总督在布隆方丹宣布兼并奥兰治自由邦,奥兰治自由邦的土地将并入开普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