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天水,刘谌立刻下旨对姜维等人进行褒奖。
至于马奉,虽有未明敌情冒进之过在前,但后来能将功补过,成功焚毁魏军物资。
功过相抵,不奖不惩。
同时,刘谌派人给姜维送去两件裘衣。
让他送给城中的高诞和杜白二人。
并且告诉二人,大汉物资应有尽有,若是想要可举城献降,自己必然不吝赏赐。
做完这些之后,刘谌又看向手边吴梁送来的奏报。
本地商人抵触大汉发行的边票刘谌早就已经知道了。
不过生意上的事,刘谌基本上没有怎么插手过,天底下的生意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而且有建平等一干通商城市在前,拿捏一个小小的天水,还不值得自己出手。
果然,奏报中吴梁的汇报和刘谌所预想的没差。
那些商人在再一次把边票兑换成现钱后,立刻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说麻烦其实也算不上麻烦。
而是大汉收取商税不认现钱,不认货物,只认朝廷在天水发行的边票。
这一下算是捅到这些商人的腰窝上了。
他们的手里哪有边票,只有现钱。
不交税又没法做生意。
和魏国不一样,大汉的商税收取极其严格。
几乎不存在有人能逃税的情况。
那些能让他们赚取高额利润的商品,几乎都来自于朝廷之手。
偷卖这条路也直接给你断了。
更重要的是,随着朝廷在天水逐渐站稳脚跟,成都和汉中的商人也闻风而动。
甚至还有一部分胆大的吴国商人也不惜千里迢迢的跑到天水做生意。
刘谌对这些人自然是来者不拒。
这些从益州和吴国来的商人很懂行。
曾经在各大通商城市做过生意的他们对于朝廷推行的边票接受度很高。
根本就不需要吴梁多说什么,便立刻接受了边票这种新玩意儿。
虽然他们千里迢迢而来,对通往三郡的道路根本不熟。
没法直接和其余三郡有生意上的往来。
可这点小难处哪里能难得倒他们。
很快,这些商人就想到两个办法。
第一,雇佣本地认识路的熟人,然后跟本地商人一样去做走私生意。
第二,直接利用本地商人不敢用边票的心理,从中赚取差价。
对于商人来说,让别人从自己手里挣本就是自己的钱,那真是比杀了自己还难受。
仅仅只过了半个月不到,便有本地商人开始尝试使用这些方便携带的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