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的事情非常多,现在什么方案都送到内阁,由各个内阁大学士来判断审核,然后再跟朱瞻墉共享。
这种方法,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危机。
以前内阁只是皇帝一个辅助处理政务的小机构。
怎么感觉现在像是六部都要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啊。
“夏尚书,皇上非常重视京师大学堂的教育,重视京师大学堂的发展,这个朝中上下都是知道的。”
“上一个触犯皇上的孔爽,眼看着就要倒霉了。”
“这个时候你让我怎么去劝说呢?”
“再说了,现在朝中也没有出现什么乱子,各种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啊。”
杨士奇一摊手,显然是不想要在这个时候去找朱瞻墉的麻烦。
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现在内阁的权利很大,其实也就是意味着杨士奇的权利很大。
虽然该忌讳的地方,他会注意。
但是没有人会选择放弃权力的。
何况还是那种皇帝授权给你的权利。
“话不能这么说,太祖驱除鞑虏,建立了大明,朝中各种大事,事必躬亲。”
“这才有了大明今日的繁荣场景,不能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情况就变了啊。”
夏原吉看出来杨士奇不乐意,也是很着急。
果然内阁这帮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啊。
“夏尚书,你说的话没有错。”
“但是现在大明能够有今日的繁荣场景,完全是皇上之前辛苦付出的结果。”
“不管是棉花种植的推广,还是高产农作物的推广,都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皇上只要把握了大方向,像是舵手一样的指导着朝廷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比什么政务的处理都要重要。”
“再说了,朝廷养了我们这么多官员,不能什么事情都去麻烦皇上啊。”
杨士奇对朱瞻墉是非常了解的。
这就不是一个勤劳的人。
每天起的比鸡早,然后睡的比狗都晚。
朱瞻墉绝对是做不到的。
也是没有必要做到的。
所以杨士奇不打算再去请示,直接回绝了夏原吉。
“杨阁老,皇上信任你,才让你进入内阁,但是不能专权啊。”
夏原吉说话有点不客气了。
他是看出来了。杨士奇不想要朱瞻墉管那么多事。
也许这也是朱瞻墉的意思,但是夏原吉不想这样子。
越是这么发展下去,六部的重要性就会下降,将来内阁将会彻底的凌驾于六部之上。
要知道在十年前,情况几乎是反过来的啊。
“夏尚书,这饭不可以乱吃,话更不可以乱说。”
“我怎么专权了?”
“内阁的所有决定都是大家共同商讨之后,报给皇上同意之后才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