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环境构建的基础理论探讨_草稿版本_机密级别”
作者署名是“。研究员”。
“这个时机太巧了……”
罗恩看着这份“意外”发现的资料,已经推断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他想起了之前幻景之王所提点的内容:
那些答应好要给他的资料,会以一种不引人注目的方式交给他……
想到这里,罗恩定了定神,对于这份文献开始生起了强烈期待。
而随着他的仔细阅读,文献的复杂程度和推导过程也确实远超他的想象。
作者不仅对意识编织有着深入理解,更会延伸出一些他闻所未闻的技术细节:
“神经纤维的人工培养:通过特殊的生物炼金术,可以培养出具有超导特性的活体神经网络……”
“记忆结晶的制备:将体验者的感官记忆转化为可重复播放的晶体结构……”
“锚定技术:在虚拟体验过程中,通过意识锚点确保使用者不会迷失在幻境中……”
每一个技术细节,都配有详细的实验数据和失败案例分析。
作者显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惜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危险测试。
文献的边缘,还有一些用红色墨水书写的警告:
“第一百一十七次测试失败,意识分离时间过长导致严重的现实感缺失……”
“注意:虚拟痛觉的真实度不能超过75%,否则可能造成永久性精神创伤……”
“警告:某些古老记忆不应该被用作虚拟环境的素材,它们会‘感染’整个系统……”
最后一条警告让罗恩格外在意。
什么样的记忆能够“感染”虚拟系统?
这确实涉及到了他之前从未考虑过的风险。
“看来虚拟环境的构建,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危险得多。”
罗恩继续阅读,发现文献的技术路线,与他的“三相合一”体系有着惊人的契合度:
魔药学负责调制各种意识稳定剂和感知增强剂;
炼金术用来制造虚拟环境的物理载体和神经接口;
附魔学则构建连接精神与物质的复杂符文网络……
“这种整合思路……几乎就是为古代炼金术所量身定制的。”
真正让他会心一笑的,是文献末尾的一个隐秘细节。
在技术参数表的最后一页,用几乎看不清的微型字体写着:
“观察者的视角决定了现实的层次,而真正的造物主从不拘泥于单一维度的限制。
——致那些勇于探索的后来者”
这种表述方式与幻景之王的风格完全一致。
“安排确实周密。”罗恩心中自语,对这位巫王的手段由衷赞叹。
就在他沉浸于这些珍贵知识时,深渊第五层深处,一场温馨而诡异的“育儿”活动正在持续进行中……
无光之海,“渊之眼”纳瑞的宝库如同一座巨大的子宫,温暖而充满生机。
“脑水母王”的薄膜流淌着变幻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