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想……”李成梁不好意思笑道:“也不瞒着大人,看着马将军、戚将军他们在前线杀敌,末将这心里跟小猫抓挠一样。”
“这是人家应得的。”沈默淡淡道:“你一个空头参将,就算跟着去,也是走个过场。人家虽看在我的面子上,会分你一份功劳,你便能安然消受?”
“当然还是自己挣来的硬气。”李成梁是聪明人,摸着后脑勺笑道。
“所以你就去,把自己的功劳挣回来”沈默朝边上的年永康笑道:“李参将为保全城中百姓,孤胆入敌营,与俺答汗巧妙周全。这要是传出去,就是一段佳话啊”
“人人都得说一句,”年永康竖起大拇指,凑趣道:“有勇有谋”
李成梁红了脸,讪讪道:“二位大人取笑咱,我还不知道去干什么呢。”
“你此行可以打着和谈的幌子,拖住俺答并不难,”沈默坐直身子,低声吩咐道:“但我的目地不在和谈,而是要把被俘的百姓救出来,这才是重中之重。”今日在城上看得清楚,俺答手中最少有四五千大明子民,估计大都来自石州城,沈默觉着朝廷有愧于他们,自己应尽可能的把他们救回来。
收拾起情怀,沈默细细吩咐起来。李成梁听得脸色数变,终于忍不住道:“大人,至于为了那些老百姓,担那么大风险吗?万一……”
“这关乎我大明在边疆的人心向背。”一抬手,不让他继续说下去,沈默加重语气道:“此役我军获胜的可能很大,一旦消息传来,蒙古人肯定要撤军无疑,撤军是不会带俘虏的,多半是要屠杀了事,一来减负、二来泄愤、三来报复……我们若不救这几千人,白莲教就会借此大肆宣扬,把几万、几十万人拉到对面去。”说着两眼定定望着他,仿佛要把自己的话,印他脑中一般:“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在人心所向,对我大明九边来说,人心便是长城,失人心者,就是自毁长城”
见大人如此坚决,李成梁唯唯诺诺的应下。沈默也不指望他能听到心里去,之所以反复强调,只是希望他日后能有所顾忌,不要走上边军将领的老路而已。
~~~~~~~~~~~~~~~~~~~~~~~~~~~~~~~~~~~~~~~~~~~
翌日一早,俺答正集合一众头领,在汗帐中议事。经过昨天的事情,对于要不要强攻,他们很是矛盾。正在迟迟不决之际,外面来报,说明军有使者求见。
“噢?此时明军来人,会有事?”俺答一皱眉,道。
他麾下的头领们七嘴八舌嚷起来,有的说是来议和的,有的说是来挑战的,有的则推测是官军胆怯,前来送礼求和的……
“管他是来干什么的,先给他个下马威”俺答一拍桌子道。
“是”众头领皆兴奋地应答。
李成梁神色肃穆,昂首阔步进了俺答的汗帐,便见里面站了两排刀斧手,个个对他怒目相向,仿佛随时一拥而上,便要将他千刀万剐一般。他知道,此刻决不能堕了大明的威风,便嘴角哂出一丝冷笑,大模大样地上前施礼。
俺答原想来者一定是个文官,没想到却是个穿着盔甲的大个子武将,还是个浑大胆。没了笑话可看,俺答意兴阑珊,坐在那儿屁股抬都不抬一下,轻蔑地问道:“来者何人?”
李成梁不卑不亢地道:‘在下乃大明使者、居庸关参将李成梁是也”
“噢?”俺答听他官职倒不敌,但还是不会放在眼里,不屑地撇一撇嘴,讥讽道:“既然是居庸关参将,为何跑到这里来了?”
“咱随着督帅大人,前来支援前线。”李成梁沉声道:“不瞒大汗说,城中五万大军,来自八个军镇,咱们都立了誓的,要跟万全城共存亡。”
“既然如此,”俺答冷笑道:“还来见我干什么?咱们刀兵相见就是”
“你要打仗咱们也奉陪,但我们大人说了,先礼后兵。”李成梁翻翻眼皮道:“我们大人是文官,不爱打打杀杀,你们要识相退兵的话,什么都好商量……”
“呵呵……”俺答心中一动,这才是他熟悉的套路,便狞笑道:“退兵也可以,但必须容许本汗派三名使臣进京求贡,并允准开边贸易,若朝廷答应,本汗即令撤兵;否则,必攻破城池,杀个鸡犬不留”
“可以……”李成梁满口答应道:“谈。”俺答差点被他闪断腰。李成梁却视若无睹,接着道:“我家大人来之前说过,蒙古人打仗,不是为了我大明的土地,而是缺少日常用度;我大明物产丰饶,不缺你们这一份儿,若是双方能和平互市,用你们的牛羊马匹,换我们的日用百货,这样对两族人民都有好处。”
这番说法并不稀罕,因为明朝向来是主战和主和两派并存,听起来那礼部尚书,乃是个主和的。俺答沉吟半晌道:“空口无凭,我凭什么相信你?”
“我这里有一封亲笔信。”李成梁暗叹一声,心说‘大人啊,这样值得吗?’但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是我家大人写给大汗的。”说着掏出那信封来,淡淡道:“敢问哪个看得懂汉文?”
俺答看看赵全,道:“给赵薛禅吧。”便有卫士去拿信。
“且慢”李成梁却护住道:“让他过来看”
见他如此坚决,俺答朝赵全点点头,后者只好站起身来,走到李成梁面前。
李成梁这才掏出信纸,紧抓住左右两端,展开给对方看。
赵全定睛一看,果然是大明礼部尚书写给俺答的,信上除了方才李成梁所说,还信誓旦旦的保证,他的老师,大明首辅徐阶,也是支持开边互市的,但需要俺答先生配合一二,他们才能说服反对派,同意开边互市,并永为定制云云。至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