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怒逍遥(清穿) > 第37部分(第3页)

第37部分(第3页)

胤禛最看重的就是名正言顺,偏偏命运跟他开了一个这么大的玩笑。不仅生前饱受谣言的折磨;死后几百年,还被人编成各种故事,说他篡位、逼死自己的母亲。

下雪的时候,天空是淡淡的灰色,总是暗不下来,象无穷无尽的黄昏,只有雪花簌簌地落着。

它们即使能覆盖万物,却不能遮盖人心——那颗心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冷酷的吧。

胤禛当然命人严查此事,可最终什么也没查出来。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他唯有以胤禩、胤祥、大学士马齐和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共同掌管京中事务,并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

胤禟以为计谋成功,江山马上唾手可得,整天得意洋洋。

我听了他的话,只能暗骂他糊涂。

他无非是仗着胤禵手上有三十万兵马,只要班师回京,必然可以将胤禛赶出紫禁城。但是他低估了年庚尧的能力。只要年庚尧切断西北后方的补给,就算胤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寸步难行。更何况京城的兵力全都在隆科多手上,而西山骠骑营只听从胤祥的指令。

胤禛的谋略不是一般地高明。

胤禩对我的分析不置可否,只淡淡地说:“这不完全是胤禟和胤俄在闹事,四哥在八旗中威望远远不如胤禵,平时他也很少跟朝臣打交道,而且他办事一丝不苟,不留情面,现在突然登基,自然大家都不服。说到底,这是八旗内部的斗争,每个亲贵都有自己的所属人口和亲信奴仆,每个人都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势力,谁胜谁负直接关系各派势力的切身利益。当日许多领主看见皇阿玛对十四的态度,都把宝压在他的身上。现在即使胤禵不愿闹事,也会有人逼着他闹事。”

可还是都被胤禛的铁碗政策镇压下去了。

胤禩表现得中规中矩,没有让他抓住任何的把柄。只要我们没事,总能为胤禟和胤俄想想办法。

但是接到那拉氏命我进宫的懿旨时,我还是忐忑不安。

胤禩沉默片刻,说道:“可能他们是想让你劝劝太后娘娘不要为难他。”

他还是不愿称呼胤禛为皇上。

“德妃娘娘要求为圣祖殉葬,他流泪不止,娘娘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她坚决不接受皇帝的行朝贺礼。马上就要举行登基大典,倘若娘娘坚持不参加,那么他的处境就越发艰难了。”胤禩语气客观,没有一丝的幸灾乐祸。

我想起那次德妃对他和胤禵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心中微微有些发酸,立即更衣入宫。

果然不出胤禩所料。

一个小太监候在乾清门广场,直接把我带到毓秀宫。宫门外增添了不少侍卫,守卫森严,需令牌才能通行。

我吩咐小如留在外面,独自走进大殿。

毓秀宫已不复曾经的温柔富贵气象,大殿内凌乱不堪,几个宫女愁眉苦脸地立在一边。德妃尚未梳妆,披头散发地坐在椅子上,双眼空洞,不知看向何处。几日不见,似乎老了十岁。

“廉王妃吉祥。”她的大太监于志连忙向我请安。

“公公免礼。”我抬了抬手,走到德妃面前,轻声唤道:“姑姑、姑姑……”

德妃心神恍惚,对我的话置若罔闻,半天才抬起头,忽然伸出手指,缓缓抚摸着我的脸,一面淌下两行眼泪。

我拿出帕子,轻轻拭去她的眼泪,“姑姑,让灵犀为您梳妆吧,圣祖也不愿看见您这样……”

“圣祖……”她咬住牙齿,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啕哭,断断续续地哭道:“圣祖……我要是跟你去了该多好……”

我环住她的肩膀,任由她哭。

哭出来就好了,憋在心里才真正难受。

待她哭完后,我简单地为她绾了一个发髻。早有宫女捧着洗漱等物在一旁伺候着。我一边给她擦脸,一边低声劝慰。

她冷静下来,问我:“是他要你来的?”

我眼睛眨也没眨一下,道:“不是,皇后娘娘传我进宫叙旧,我听说姑姑精神不大好,所以特意来看看您。”

“胤禵、胤禵不知道怎么样了?”她抓住我的手,“他们都不告诉我胤禵的消息……”

“十四爷在军中一切安好,皇上已经命他回来奔丧,您很快就会看见他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