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作协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余切也参加了活动。
这次研讨会地点就在“小西天”
电影院——对,就是之前燕大学生聚会的那个地方。
为啥要搞研讨会呢?
《京城文艺》的李铎觉得,将来可能有一批专门负责为影视化来创作的作家,因为现在的作家薪酬体系当中,编剧的工资要比写的工资高得多,而且能很轻易的卖两次钱。
一次当卖,一次当剧本卖。
所以,有必要看看现在的商业化电影。
这也是文化部门下达的要求:电影也是文化部门应该推广的产品之一,但它这个时代,表现得比逊色太多。
《小鞋子》的受捧,大家还是更多认为是原作品本身就优秀。
不少作家参与了这个会议。
余切,石铁生、刘振云,还有恰好来京城出差的贾平凸等人,还有一些军旅作家。
既然都在小西天影院了,自然要看一些优秀的故事片,看个啥呢?
大家投票出来的电影是日本片《追捕》,这是个经典商业片。
小西天影院人满为患,结果一进去,落了座,小西天的工作人员道:“对不住了,各位老师,咱现在不能放日本片。”
“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里面有大尺度的镜头?”
贾平凸道。
“不是!”
工作人员说,“我们最近不能放映日本电影。
不论是《追捕》还是什么其他电影,现在都不能放了。
您要放什么电影都行,就是日本片不行。”
哦,众人才恍然大悟。
当时呢,国内对这个消息介绍的不是很明朗,很多人他都不知道神厕是个啥,对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是很清楚。
只是觉得奇怪,还有可惜:
“我们看不成日本片了,就看其他的吧。”
众人又开始投票。
小西天影院里面有不少现成的故事片胶卷,罗列在一个名册上。
因为石铁生非常喜欢看电影,阅片量很大,众人就推举出他来选电影。
他接过名册左看右看,摇头道:“不行,这些都不行!”
“怎么个不行?”
李铎问道。
石铁生望着余切,说:“我最近看了余切编剧的新电影,你们都知道,那片子是写的我这种病,但是抛开这一层关系,这个电影也是很好的,我以为比《追捕》还要好;而名册上的电影——《佐罗》、《多瑙河之波》、《勇敢的米哈依》……离我们太远,真不如《小鞋子》。”
“我们从这上面,学不到什么。
与其看这些东西,不如问问余切怎么写出的。
我渴求那种兼具商业性,但又厚重无比的。”
“大家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