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5、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00部分(第2页)

第100部分(第2页)

至于东边的深山老林,他也想到了。但手头上兵力在面对人数与自己相等的日伪军时,刨除担任潜伏任务的三个连与卡住日军后路的一个连之外,剩余的兵力还要对伪满军实施打击的情况之下,实在有些不敷使用。所以杨震只能在东边布置少量的兵力,作为疑兵。

当然兵力不足只是部分原因,更多的是杨震有些不太相信到日军会向东边突围。那边是深山老林,即便是距离日伪军最近的驻地也要穿越百八十里原始森林。那边既没有他们的接应部队,更没有补给点。向那里突围,对于日军来说,无异于选择了一条最不适合的路线。

杨震自己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总是强调打破常规,但却没有想到总是爱反其道行之的不单单是他,北野高津和他的部下,也有模有样的给他复制了一遍。挣开了攻击部队的纠缠,选择了一个杨震认为最不可能成为其突围方向的方向,在丢下一地尸体与不能行动的重伤员之后,跑了一个干净。

只不过在杨震前后夹击,与密集的炮火打击之下,一个大队的日军能跑出去的不足十之四五。大部分人不是被炮火击毙,就是倒在攻击部队满天飞雨般的手榴弹打击之下,以及刘长顺的机枪之下。

这场战斗从发起攻击,到枪声落下,只短短的持续了一个小时都不到的时间便结束了。快的让所有的参战官兵都不敢相信自己面对的是向来以顽强凶悍著称的日军,而且这些日军还是一个正规的整编步兵大队。

别说部队官兵,就是连指挥一线战斗的王光宇,在后边观战的总指挥、李延平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兵力相等,甚至还有些占优的情况之下,整整一个日军大队的抵抗持续如此短暂的时间便就这样溃散了。尤其是在战果统计出来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要知道即便是日本开拓团的那些武装农民,在面对抗联的时候,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将其击溃。更别提己方的伤亡还这么小。

第一百二十章 承诺

在杨震损招迭出之下,李延平的诉苦大会开的相当的成功。不仅成功的争取到了大部分伪满军俘虏加入部队,还成功的挖到了一条大鱼,抓到了一个伪满上校旅参谋长。

对于这些伪满军官,尤其是那个郭大春口中,依仗着驻本旅的日军最高顾问是自己日军陆军士官学校老师作为后台,排挤他们那个老东北军出身旅长的参谋长进行了严格而详细的审问之后,杨震与李延平共同签署了处决书。将其全部处决。

这次诉苦大会不仅使得大部分被俘的普通伪满士兵志愿参加了抗日,还通过那些找了各种理由,不想留下的伪满军警人员之口宣扬出去,给那些伪满汉奸以极大的震慑。只是凡事有好的一面同时,往往总是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杨震果然没有料错,总指挥对于杨震未经请示,处决了被俘伪满军连以上军官,甚至包括了部分班排级军官,尤其其中还有一个旅参谋长之事极为震怒。

只是这件事情上,出于对杨震威信的维护,作为总指挥的老部下,李延平与王光宇都对总指挥进行了隐瞒。而其余的干部战士,别说一直跟着杨震的老骨干,就是那些抗联出身的人也出于对汉奸的痛恨,也上下一心帮着隐瞒。

当总指挥接到自己警卫员报告赶过来的时候,只看到满地十几个被刺刀挑了的伪满军官的尸体。对于这些汉奸,杨震是不会舍得珍贵的子弹的。

总指挥指着一地尸体,对着杨震与李延平几个人怒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你们还要不要党的政策?你们还要不要纪律?你们不是土匪,是革命军人。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么做日后会对争取伪人员的工作造成多大的被动?”

集体批评完,总指挥又挨个点名。第一个被点名的就是杨震。对于自己的老部下李延平与王光宇很了解的总指挥知道,他们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未经请示,擅自处决俘虏。做出这个决定的,恐怕只有眼前这个胆大包天的年轻团长。

“杨团长,擅杀俘虏,这就是你在党中央那里学到的?我们的党中央就是这么进行对敌工作的?我不相信我们的党,俘虏政策就是这么做的?”

“你是在中央身边工作过的人,无论你是什么原因来到东北的。但你知道不知道,你虽然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但在很多抗联将士心中,你的所作所为就代表着党中央。你这么做,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你知道吗?”

见到总指挥第一个将炮口对准了杨震,本来准备做解释工作的李延平微微松了一口气:“总指挥还是明白人,知道这个事情是谁做出来的。”只是庆幸归庆幸,李延平还得想法子怎么去向总指挥为杨震辩解。

只是还没有等绞尽脑汁想着怎么为杨震辩解的李延平想出法子时候,却没有想到批评完杨震的总指挥又将矛头对准了他:“还有你,李延平,你是老党员了,是抗联的高级干部了。你不是不知道我们的对敌斗争政策,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这么做?”

“你是他的政委,他犯错误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去阻止他?他年轻气盛,你也年轻气盛?你这个政委就是这个水平?就是这么工作的?要是这样,要你这个政委还有什么用?”

“还有你,王光宇,你是我的老部下,还是任过师政委的人,也是你们五个人之中唯一真正做过高级政工干部的人。出了这种事情,你为什么不去阻拦他们,还帮他们一起隐瞒?你的政策学到哪里去了?”

杨震指挥班子之中,除了郭炳勋因为不是党员,又是友军出身,总指挥有些忌讳没有批评,而彭定杰因为留守秘营没有到场之外,其余的三个人全部都被总指挥点名狠狠的批评了一遍。

对于总指挥的怒气,杨震摆出了一副鸵鸟的姿态,根本就不应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被总指挥训斥的面红耳赤的李延平,直努嘴,示意他去解释。

见到杨震的示意,李延平唯有苦笑不已。对总指挥性格很了解的他,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在总指挥发火的时候,去解释。尽管总指挥的话说的很重,他有些担心杨震接受不了。但实在没有胆子这个时候去劝解的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等总指挥的怒火稍息之后,才将与杨震商量好的说辞说出来。

其实对于总指挥语气有些重的批评,杨震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还很高兴。总指挥当面直言不讳的批评,正说明了总指挥做人为人光明磊落,有什么话当面提出来,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无论自己将其视为真正的上级,还是名义上的上级。有这样一个上级总是比那些专门在背后搞小动作,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打仗不行,搞小动作倒是很在行的人强得多,也安全的多。至少自己在前面拼杀的时候,不用担心后边有人会搞鬼。

难怪在后世自己知道的历史,这位二路军总指挥虽名声在抗联三路军中并不是最响亮的,但在军内,尤其是二路军各军之中受到的评价远比三路军那几位号称马列专家的人要高的多。也更受拥戴的多。二路军中的政治斗争也是最少的。有这样一个上级,总会让人安心的多。

听取了李延平的解释,总指挥阴沉的脸色虽然依旧阴的厉害,但已经好了许多。脸色缓和下来之后的总指挥也知道自己的语气有些重了,本来心中还有些担心杨震年轻气盛,对于自己的批评无法接受。

只是没有想到,挨了批评之后的杨震,既没有表现出一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