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刻,一行人从旁经过,有人喊道:“闪开,都闪开,没瞧见官差捉拿逃犯吗?耽误公务,你们担得起责?”
此话一出,周围顿时大乱,鲁平与曹操的脸色骤变。
曹操掉转马头,仓皇逃窜。
“曹太守勿惧,我等实为……”鲁平还想解释。
曹操根本不信鲁平所说,认定他是董卓派来捉自己的。
稍微思考便可察觉其中疑点,即便董卓的追兵再快,也绝不可能比曹操抢先到达城外守候。
否则,只需闭门拒之,又何须如此费事?
此时,曹操一心求生,哪有余暇深思,加之他多疑,稍有不合常理之处,便彻底不信。
鲁平欲追赶,却被四周涌现的百姓拦住,待他脱身时,曹操已逃远。
率部追赶适得其反,他追得越急,曹操跑得越快。
一逃一追中,曹操恰巧遇到早已等候的顾天等人。
接下来便简单了,曹操将顾天视作救命稻草,紧紧抓住。
顾天则令典韦护送众人安全前往虎牢关,远离洛阳。
因曹操行刺董卓之事,洛阳陷入混乱,董卓震怒,派兵搜捕。
然而,曹操竟似人间蒸发,毫无踪迹。
随着时间推移,董卓怒火不减反增,令满朝官员惶恐不安。
在他眼中,曹操行刺虽小,但搜寻无果却是大事。
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人暗中相助,看得见的威胁尚可防备,而无形的隐患让他寝食难安。
今日有曹孟德出现,谁能保证明日不会冒出新的刺客?
洛阳,让董卓首次感受到刺骨的危机。
鲁平未能完成王司徒托付的任务,将‘好意’传达给曹操,返回后被王司徒痛斥。
一番谋划后,曹操与董卓反目成仇,也算是有所收获。
然而,最关键的一环因鲁平等人疏忽而错过,王司徒因此闷闷不乐数日。
顾天则悄然离去,未留痕迹。
五日后,典韦送走曹操返回洛阳,同时也带来了曹操亲笔写的信件。
信中提及“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曹操感叹获救经历,洋洋洒洒数百字,称若得天下愿与顾天共享。
顾天对此一笑置之,深知不可当真,只盼曹操对洛阳能手下留情即可。
半月过去,洛阳局势看似风声鹤唳,实则逐渐平静。
趁此间隙,顾天潜心修复太庙受损的秘典,特别是刘氏族谱,所需特殊纸张和工匠皆已准备妥当。
历经十余天努力,在年前终于完成任务,三大箱秘典交付太常寺,丘临渊喜不自胜,称顾天为神人。
顾天谦逊回应,强调作品质量无需质疑。
丘临渊反复翻阅刘氏族谱,此乃宗庙核心之物,曾遭董卓焚烧,只为废除旧制立新君。
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见刘协孤立无助,欲将其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