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互联网一直以来都注重商业模式创新,而对技术的创新,更多秉承着“后发”
理念,在国外大厂先蹚出一条路来后,大周的互联网公司再群起而上,卷死这条赛道。
从早期的Web2。0到云计算,再到后面的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从区块链到边缘计算……几乎所有的技术革新,大周互联网企业全部是后发,没有一项是这些大厂自己搞出来的。
而大周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除罗伯特李外,基本没有搞研究的,只能算是专业搭边,总认为技术是为应用服务的,搞技术的,先天就不如搞管理和商务的地位高。
就连罗伯特李这种真正做研究出身的大佬,都说出过“不能为应用服务的技术就不是好技术”
这种话。
但问题是,有很多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技术,在最初都看不到任何商业化的前景,更看不出来有什么用。
例如六十年前弗兰克·罗森布拉特提出了最早的神经网络基本架构“感知机”
,以及杰弗里辛顿在三十年前搞出来的反向传播算法,在最初什么用都没有,却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成为人工智能最基本的核心算法之一。
只投资那种目前能够看到实用性的技术,不去做技术创新,只做模式创新,是目前大周互联网企业的通病。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成本高,模式创新成本低,大周企业没有迈国企业那么有钱,所以暂时没法做。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技术创新的成本未必有多高,模式创新的成本更未必有多低。
从最早的门户网站火了,一窝蜂做门户,然后社交网络火了,又一窝蜂做社交,网购火了又开始做网购,团购火了做团购,小店火了做小店……
每个大厂在所谓的模式创新上都没少赔钱,甚至可能一赔就是上百亿。
这个成本可比技术创新高多了。
但因为资本市场的影响,大周的创业者基本都默认商业模式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一条铁律已经在互联网产业中成功应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早就深入到大周互联网创业者的骨髓。
尤其是老一批的创业者,他们创业的年代,大周不说一穷二白,也算百废待兴。
那时候大伙儿根本没见过钱,看到衣冠楚楚西装革履的投行精英,先天就矮上一头,心中充满了憧憬和敬畏。
大周的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数是没有技术梦想的,只是很纯粹的财富梦想。
干免费邮箱失败了,那就干搜索;干搜索失败了,那就干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失败了,那就干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再失败了,那就做O2O;O2O失败,那就去造车……
问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样的事业,嘴上说着想要改变世界,实际想要的就是无尽财富。
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崇洋媚外,实际上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崇拜金钱,只不过在他们创业的年代,凑巧有钱的都是老外罢了。
在他们看来,柚子科技目前完全没有找到自己的变现模式,而且也很难找到。
只是通过订阅以及B2B的商业模式来运营,柚子科技是不可能成为巨头的,最终大概率会变成下一个linux。
大模型吗,谁都能做,既然这条路已经探索出来了,我们这些大厂凭借资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最终还是会在AI领域反超的。
有可能过不了多久,柚子科技就会以一百五到两百亿迈元的价格被某些大厂收购。
但Y搜的快速崛起,让包括王星在内的几乎所有大佬都大惊失色。
这完全是单方面的碾压。
依靠断代式领先技术的柚子科技对整个搜索行业的碾压!
他们这才意识到,柚子科技完全可以不寻找什么更新更独特的商业模式。
只需沿着他们所探索出来的道路前进,凭借AI对其产品的赋能,快速追赶,然后碾过他们的身体,继续狂飙猛进就可以了。
就像是电影中误触了巨石机关的盗墓贼,他们在前面跑,一个几十吨的石球在后面滚,跑慢一点,就会被碾死!
如果他们穿一身白,说不定还能在地上印个直行的白箭头出来。
要是他们回个头,说不定就是个左转。
好在柚子科技选择的是搜索赛道。
几乎每个行业大佬嘴上不说,心里却都有几分庆幸,并不约而同的增加了年内的研发预算,全力开发自己的大模型,避免成为下一个千寻。
虽说他们判断柚子科技资源有限,不可能分兵,能把搜索赛道完整的吃下来就不错了,但说不准行业内还有哪些创业公司创新性的使用AI颠覆他们的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