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陛下,大理寺卿不是太子的人吗?还有任城王,现在也不方便调查”张俭冷不防地说道。
李世民眉头一皱,旋即沉声道:“那就让戴胄,褚遂良,刘洎去调查!”
“他们三个都是朕的人,保证公平公正!”
听到这话,众臣不由再次面面相觑。
而这时,李世民却继续道:“现在说完太子的事了,该说说长安的事了,你们觉得,传召哪位皇子回长安合适啊?”
“陛下!臣觉得还是应该让太子回长安比较合适!一个太子可以自证清白,二个太子也有能力处理疫情事宜!三个。”
“行了!”
还没等长孙无忌把话说完,李世民直接就打断了他:“你当朕只有他一个儿子吗?他出了那么大的事,你让别人怎么信任他?”
“可是。”
就在长孙无忌准备继续辩解的时候,帐外忽又传来一道禀报声:“启禀陛下!益州奏报!”
益州?
众臣闻言,心头一动。
却见李世民满脸疑惑的看向帐外:“益州发生。”
有了刚才的前车之鉴,他的话刚说到一半,就及时止住了,并摆手道:“将奏报拿进来吧!”
“是!”
帐外应了一声,便很快将奏报拿了进来。
李世民接过奏报,同样直接当着众臣的面,拆开了奏报。
而就在他以为这份奏报,又是什么坏消息的时候,奏报的内容却出奇的让他面色大喜,忍不住朗声大笑:“哈哈哈!好好好!不愧为朕的好儿子!”
笑着,还不忘与众臣分享奏报上面的内容:
“朕接到蜀王来报,咱们明年的部份粮草,他已经凑齐了。另外,他还整顿了益州吏治,破获了刘忠义贪腐案,抄没了其大量家财,全部上交了国库。而且,益州最新实施的土地政策,让益州百姓很是受益,从明年开始,他们将大规模种植红薯,养殖猪,牛,羊,并疏通水利!”
“最重要的是,蜀王还建议朕,成立临时后勤部门,由他调集各州多余的粮草,随时支援前线。”
“这样一来,朕将没有后顾之忧!哈哈哈!朕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临时后勤部门,就跟临时内阁一样!”
听到李世民眉飞色舞的诉说着李恪的事迹,眼里藏不住对李恪的欣赏,众臣不禁一片唏嘘。
而长孙无忌则脸色阴沉如水,死死盯着李世民手中的李恪奏报。
直到李世民从欣喜中沉浸下来,才听他又感慨似的道:“蜀王做事,越来越沉稳老练了,就跟朕当年一样。”
“这”
众臣听到这话,瞬间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他想让李恪回长安坐镇。
但李恪的身份太尴尬了,别说长孙无忌不会答应,就连原秦王府,天策府的其他文武,都不会答应。
而眼见众臣没有一个附和自己,李世民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朕刚才不是问你们,该传召哪位皇子回长安坐镇,怎么都不说话?”
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暗示了。
李世民就差说出李恪的名字,让李恪回长安坐镇。
然而,众文武根本不买这个账,依旧默然不语。
这一下子,直接将李世民惹恼了:“你们都哑巴了吗?!”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