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气氛愈发紧张,房玄龄轻咳一声,适时地打断了众臣的争论,沉声说道:“诸位,我们还是先仔细审视这份名单吧!待看完后再提出疑问也不迟。”
众臣听罢,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按下不满,低头认真查看名单。
马周三人亦迅速翻开手中的名单,逐行细读。
名单冗长,列满了密密麻麻的有功之臣姓名。
待众臣阅毕,房玄龄再次开口:“诸位,名单已阅,有何见解,请畅所欲言。”
“左仆射,这份名单中,以益州官员为主,这是为何?”
一位御史台的官员率先提出质疑,引得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赞同。
房玄龄却面色不改,解释道:“此次提前封赏,是蜀王向陛下上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督办粮草事宜!”
“想必你们应该知道,辽东战场的大部分粮草,都是益州那边筹集的,而当地的官员,也是尽心尽力,没有一次延误战机,总是提前将粮草运送到辽东!”
“故而,陛下对益州那边很是满意,才答应蜀王的上奏,对当地官员提前封赏。”
“既然这次封赏的目的是为了益州那边的官员,为何还要整理其他官员的名单?”马周皱眉问道。
刘洎却冷笑道:“陛下可不会厚此薄彼,赏赐了这个,不赏赐那个,要赏赐就一起赏赐!”
“对啊!我可听说了。同样是舍命搏杀,太子赏赐了甘州军,却不赏赐凉州军,甚至连他的东宫六率都没有赏赐,不知道这算不算厚此薄彼呢?”另一名御史附和道。
“我说你是不是有病?!”
孙伏珈怒了:“怎么什么事都扯到太子?有本事你就去太子那里当面说!?”
“你!”
这名御史被怼得欲言又止。
要他在李承乾面前说,他怎么敢啊?
当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可是杀了好几名御史的!
然而,他不敢说,刘洎却敢。
只见刘洎当即板着脸道:“太子做的事,本来就不符合流程,即使太子当面,本官也要说!”
“那你就去找太子说啊!在这里老是扯太子做什么?”岑文本也有了些火气。
却听一旁的于志宁道:“岑司长这话有些过了,我们作为朝廷大臣,难道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是啊!岑司长,你是管理新闻司的,你们新闻司的报纸,不是倡导言论自由吗?我看有报社的编辑,连我们吏部的考核制度都要发表意见,按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高士廉忍不住道:“但是,陛下一直都说要广开言路,老夫不也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吗?”
“不错!我们觉得太子做得不妥,才会提出意见,并没有对太子不敬,你们这么激动做什么?”
“太子乃一国储君,国家的未来,我们作为臣子,劝谏难道不是本分吗?”
“陛下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子岂能忠言逆耳?”
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议不对题,孙伏珈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环顾众臣道:“我看今天这会,有没有我们,都不重要,那本官就先行告辞了!”
说完这话,一拱手,直接就抬步往门外走。
紧接着,马周,岑文本,包括其他东宫一系的官员,也跟着走了出去。
“这”
一时间,中立派大臣无不面面相觑。
而刘洎等李世民一系的大臣,则冷眼旁观。
特别是房玄龄,既没有开口阻止,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道了一句:“现在开始投票吧,将此次封赏的主要官员投出来,由老夫上奏陛下!”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心头一突,然后下意识看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