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村自来便有几分古怪,九老姓的先祖本就不是普通人,据闻顾家当时的家主在外面是当朝进士,在科举中饱受舞弊之风的迫害,意识到朝廷内部已经腐朽无可救药,毅然拒绝朝廷的授官,回乡办了一间私塾教书育人。
后来天下大乱,顾家先祖本是想要择一雄主辅佐,然而时运不济,还没找到能让他认可的雄主,便遭遇迫害,不得不舍命奔逃。
当时顾家先祖已经集结了一帮同乡,当时他便是带着这群人逃命的。
逃命期间,很多人都在路途中选择留在当地落户隐居,最后跟着顾家先祖来到洪山深处的,就只剩下顾家的亲族以及他的八名弟子以及他们的亲人。
九老姓的先祖都是读书人,即便不及顾家先祖,但当时能被他带在身边,也都是人才。
后来九老姓各有各的专长,炸豆腐榨油这些技艺,是他们后来才学的。
九老姓没有把当年的学识传下来,但却口口相传了许多历史故事。凡是九老姓的人,都是听着那些夹杂着各种道理的历史故事长大的。
他们或许是文盲,但知道的事情,却绝对不少。
顾家先祖曾留下这么一句话:欲知当世,应回看历史。
所以村里人遇上什么事情,都喜欢往历史故事中查找经验。固然出错的时候不少,但大方向上,却愣是没出过错。
就像抗日的时候,两党的人他们都接触过,当时看他们各自的行事作风,大家私下里都说我党才能成事。
刘千芳在世的时候跟顾拙讲古是这样说的——见过朝堂贪污腐败的,但没见过开国时期就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朝堂。
而高考取消的时候,大家就觉得历史上从来没见过哪个朝堂把科举给取消掉的,所以当时大家都说这事早晚得作废。
老百姓的智慧,有时候或许是纸上谈兵,但有时候也会一针见血。
顾敏没有顾敏敏的记忆,对九家村的状况一无所知,石秀玉的话对她而言是不小的打击。
但她更不服气的是,“我怎么就配不上云恒了?”
石秀玉为了让闺女死心也没客气,直接道:“云恒那孩子眼高于顶,村里的女孩子,能让她看上的就七秀,你拿什么跟七秀比?”
顾敏憋气,“我怎么就比不上七秀了?她不过就是长得好看了一点,聪明了一点吗?”
“你这话说得。”石秀玉冷笑道:“云恒他不也就是长得好看了一点,聪明了一点吗?”
顾敏差点被这话噎死。
石秀玉却还没完,“而且你以为七秀只有漂亮和聪明吗?”
“除了这个还有什么?”顾敏翻了个白眼道:“就她那软趴趴的性格,不是招人欺负吗?”
“七秀软趴趴?”石秀玉嗤笑道:“她要是软趴趴,敢跟药姑学医?她要是软趴趴,敢跟着董贞他们身后学东西?她要是软趴趴,当年小将抄霍家的时候她小小年纪敢张开手拦在云恒奶奶身前不让他们动她?”
“要知道当年我们这些大人都被那些气势汹汹的人吓坏了,拿着锄头钉耙,站在外面都不敢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