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笔趣网 > 第368章 真人秀幸存者(第1页)

第368章 真人秀幸存者(第1页)

第368章【真人秀】+【幸存者】

会场内人头攒动。

江弦特地看了一下,都是外国人的面孔,中国人很罕见,就连一向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学报告的王安忆都没有出现。

在国内,科幻现在还不算主流。

后世大名鼎鼎的《科幻世界》,这部杂志在80年代初都活不下去,只能惨淡经营。

毕竟科幻文学作品里的飞船、虫洞、外星人和时间旅行离如今百废待兴的中国太过遥远。

想象力?这东西远不如更为现实的吃饱穿暖重要。

但是在美国,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从七十年代开始,科幻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高潮。

据统计,1972年到1978年之间,精装本科幻从每年103种增加到412种,平装本从235种增加到777种,其中大约一半是新作,一半是重版。

这意味着,在这一年中,每出版八至九本新书中,就有一本是科幻。

江弦一琢磨都觉得很奇妙。

他现在处于1983年,国内研究的是怎么拍《红楼梦》,但是谁敢想,在六年前,也就是1977年,美国已经上映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最伟大的电影——《星球大战》。

还是1977年,一位传奇大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完成了自己的科幻献礼作《第三类接触》。

毫无疑问,美国的70年代,是科幻创作狂潮席卷的年代,是个人人为科幻癫狂的年代。

“嘿,江!”

东德的女作家达妮卡和江弦打声招呼,“没想到你也会来,你们中国人也会对科幻感兴趣吗?”

“当然,我们那儿也有科幻,不过更多的是科普。”

江弦说。

国内现在最有名的科幻作家应该是叶永烈老爷子。

叶永烈老爷子都知道吧?

对70后80后来说堪称国民级读物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就是主要作者。

叶永烈写《十万个为什么》写的不够过瘾,后来又写了一篇《小灵通漫游未来》。

结果因为里描述的未来生活和现实不符,拖了十几年,一直到1978年才终于得以出版。

不过也不能把叶永烈老爷子直接划分为科幻作家,毕竟他更多的写作在传记方面。

“海因莱因不是我感兴趣的范畴。”

达妮卡在江弦身旁坐下,“我读过几次他的,昂长又枯燥,我更感兴趣的是凡尔纳,你知道凡尔纳么?”

“《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

“没错,就是他。”

“他的作品确实好看。”

江弦说。

这三篇在他小时候那简直是捧起来就放不下的读物。

江弦和达妮卡来的算比较早,不一会,会场的座位就坐了个七七八八,一个白人小伙拎着包走到江弦身旁的座位,他戴眼镜,脸上很多雀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