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邵刚认为蒙古援军,很有可能是步步推进,逐渐的攻克沂州和徐州等地,而张炳辉率领的大军,防御作战方面,是非常厉害的,蒙军援军没有丝毫的机会,至于进攻作战方面,其麾下的十万大军,其中仅有不到两万人参加过漠南草原的作战,人数远远不够。
擅长于流动作战的十万大军,悉数都归吴邵刚直接指挥了,这一路大军全部都在漠南草原磨砺过,其中甚至有两万多的蒙古人,这一路大军才能够面对面与合丹率领的大军厮杀。
关键时刻的失误,导致目前局势出现了逆转。
合丹率领的大军,正在朝着海州州城的方向飞速而来。
时间不多了,吴邵刚必须做出最终的决定。
终于,吴邵刚重重的锤了一下桌子,站起身来。
“继续攻打海州州城,务必拿下海州州城且死守海州州城。”
吴邵刚话语刚落,郝经、张文谦、蔡思伟和张珏等人都送了一口气。
看着众人的神情,吴邵刚苦笑着开口了。
“怎么,你们以为我会决定大军暂时撤离吗,你们也未免太谨慎了。”
周围出现了短暂的笑声,但很快停止。
吴邵刚的神色再次变得严肃。
“攻打海州州城的有七万大军,现如今我做如下的调整,蔡思伟率领两万将士攻打海州州城,其中包括一万鼎坤军将士,张珏率领五万将士,抵御合丹的驰援。”
“进攻海州州城的战斗,午时开始进行,命令鼎坤军轰炸海州州城,就算是将城墙炸裂了,也无所谓,务必在三天之内,攻陷海州州城。”
“张珏率领的五万大军,迎战合丹率领的近八万的蒙古大军,你们不管付出多大的伤亡,都不准合丹靠近海州州城一步。”
“袁世春,给张炳辉和刘秉忠下达命令,分兵五万,从合丹的身后展开进攻,进攻必须要勐烈,让合丹首尾难以兼顾。”
“此次作战的任务,是全歼固守海州州城的蒙军,击退合丹的驰援。”
“我相信,一旦海州州城陷落的消息传开,合丹必定知难而退。”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神色变得坚毅起来。
“诸位,我们不能也不会放弃最初的作战部署,这关乎到我们的未来,更是关乎到我大宋之江山。”(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六章 判断准确
合丹的确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越过了沂州所辖的费县和临沂县,直扑海州而去。
其实在进入到山东,在济南府分析了山东的局势,身经百战的合丹,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大宋魏王吴邵刚以及其麾下的宋军,其主要的目标就是海州,一旦吴邵刚占据了海州,则卡住了山东的咽喉之地,导致征南大军与大都失去了联系,也会导致大元朝廷两头不能够兼顾。
作为大元朝廷最为骁勇的蒙古亲王,合丹绝不会小觑吴邵刚,毕竟吴邵刚率领的宋军,屡次击败蒙军,甚至全歼过驰援河南的最为精锐的蒙古重装骑兵,如此情况之下,合丹若是还轻视吴邵刚及其麾下的宋军,那就是找死了。
故而合丹经过了缜密的思维,认为吴邵刚一定会倾尽全力拿下海州,接着死守海州,让蒙古的征南大军陷入到被动之中,让皇上与朝廷的整体战略部署毁于一旦。
记得从大都出发的时候,皇上就专门叮嘱了,吴邵刚此人,谋略非同一般,每次出兵都是大元朝廷最为关键的时刻,故而屡屡获得作战的胜利,已经给大元朝廷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和威胁,皇上要求合丹,一定要高度重视吴邵刚及其麾下的宋军,不得有丝毫的疏忽。
合丹自小就在战场上驰骋,不知道经过多少重大以及危险的战斗,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巨大的成功,此番领兵驰援山东,合丹就是带着必胜的信念。
在合丹看来,大宋朝廷已经是苟延残喘,丁家洲之战的胜利,预示着大宋朝廷已经处于灭亡的边沿,除非是天上的神仙,否则谁也救不了大宋朝廷,可吴邵刚不一样,其麾下的大军异常的骁勇,已经是大元朝廷巨大的威胁,甚至有了与大元朝廷争夺江山的实力。
如此情况之下,大元朝廷的主要对手,已经变成了吴邵刚,而不是大宋朝廷。
合丹曾经想着给皇上提出这个建议,甚至想着让皇上与漠北草原的海都暂时和议,进而集中兵力剿灭大宋魏王吴邵刚,只不过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
合丹自然是有顾虑的,当初的襄阳之战,合丹算计兀良合台,不巧被皇上识破了,从而失去了率领征南大军剿灭大宋朝廷的机会,现如今皇上内心还是有阴影的,如此情况之下,合丹说任何话都是异常小心的,防止被皇上猜忌。
朝中的局势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诸多亲王的权势在日渐削弱,而皇上信任之人,譬如说阿术等人,权势则是在日益的增长。
其实皇上的心思,合丹多少知道一些。
随着大元王朝的崛起,皇上的猜忌之心愈发的重了,这种猜忌之心,在山东的李叛乱的时候,达到了顶峰,首先是对汉人大臣的猜忌,削弱了汉人大臣的权势,剥夺了几乎所有汉人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