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时粮食价格激增,那些放着耕地不种,反而外出从工的百姓还是叫苦连天!
”
论及此处,老朱似是能想象到百姓哀鸿遍野,苦不堪言的场景。
微微一顿后,语气深沉却少有怒气,冲朱标耐着性子道:
“标儿,你所言咱自然明白。
”
“青壮百姓不好耕种,反好从工,这的确说明粮食低廉,也的确是鼎盛之前兆。
”
“可是标儿,谁能保证大明的粮食一直充足。
”
“你所言的繁荣鼎盛,那是用数万百姓的性命作赌。
”
“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在家耕种的百姓家中尚且有些余粮。
外出务工的百姓,只能用性命挨过饥荒灾祸!
”
“倘若这盛世要用百姓的性命去填补,那咱宁可不愿这所谓的盛世!
”
语罢。
老朱一双虎目紧紧盯着朱标。
哪怕他知道方才自已那话说的极重,可老朱也是没办法。
自家大儿子的确见过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可那时的朱标是作为一个局外人目睹旁观,并不是作为亲历者忍饥挨饿。
而他朱元璋,那是切切实实经历过饥荒灾祸。
他见过百姓为了一捧稻米,跪地祈求的可怜模样。
他看过饥肠辘辘的百姓,忍着悲痛将饿死的孩童交换而食的无助表情。
他更知道饿极了的百姓比之蝗虫更甚,凡路经一处,草根、树皮荡然无存不说。
还会有不少好事者混在饥民队伍中,趁机作乱。
朱标所言的百姓各有所职,外出务工,不事农桑的盛世,老朱自然愿意看到。
可倘若是让百姓承担缔造如此盛世的后果,老朱宁可不要这盛世。
老朱甚至觉得,倘若不把朱标这想法给纠正过来。
那他倒是不急着退位!
“标儿!
”
见朱标默默盯着自已,也没有回话。
老朱继续开口道:“标儿,咱知道你想让咱大明鼎盛,可你性子终究是太急了些。
”
“不然咱也学学那王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