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自己角度来说,杀郡王,没有任何一点错,非要说就是可以用别的方法,而自己选择最直接的方法,不太成熟老练,但没什么大的过错。
而站在女帝的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大错,兵符换怀平郡王的命,完全是血赚,拥有兵符,皇权稳固,做起事来就不用畏手畏脚,大力发展国家。
已死的人,记在心中,时时刻刻,不要忘记,等到大魏真正稳定下来,太平下来,再秋后算账,完全没有一点问题,那个时候别说怀平郡王了,怀平亲王也得死。
帝王无情是好事,要是情绪不稳定,不顾国家,不顾天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国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嫉恶如仇可以,但也得有实力,像朱太祖,权力捏的死死,所以贪官污吏,该杀就杀,再看看崇祯帝,干什么都要受人牵制,想查贪官,不让你查,真撕破脸了,你也可以下台了。
仔细想想。
许清宵并不憎恨陛下,但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无非是立场不同罢了。
并且许清宵明白,陛下不会真正罚自己什么,不然朝堂上自己就可以领盒饭走人了。
小惩大诫是自己最终的结果。
只是许清宵也愈发明白,朝堂之上的斗争了,自己往后做事,一定要好好去想,认真去想,每一件事情都要好好揣摩。
不然的话,一直上当也不行啊,反正无论是看人还是看事,都要仔仔细细看,防范于未来。
不过说再多都是自我安慰之言,许清宵还愿意留在大魏,其根本原因就是,儒道!
朝歌之前提到过。
自己修炼儒道,修炼的是大魏儒道,凝聚大魏儒生,若是跑去别的国家,自身儒道毁一半。
而且自己为民申冤,得到了民心。
这个东西,往后有大用!
对自己儒道有巨大帮助,儒者成圣无非两种,传道立言或为百姓。
自己奠基好了这一步,若是舍弃,民心没了,自己的儒道也毁了。
所以,这也是许清宵自己的目的!
并且这一天来,许清宵还有一件事情想了很久。
那就是怀平亲王为什么会交出兵符。
怀平郡王如此大闹,他为什么不制止?
最终,许清宵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怀宁亲王是故意送出兵符的。
至于为什么,许清宵倒不是想不出,而是时间急促,短暂时间内是想不出来的。
可不管如何,怀宁亲王眼下是自己的大敌。
而且是隐藏极深的那种,绝对不会正面与自己交锋,这种大敌才是最为可怕的。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一点,怪就怪在大魏现在衰败,什么事都有,要换做盛世,估计怀平郡王等不到自己来杀,女帝早就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