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尚书省,政事坊内,王扬埋首在案几上,飞快的处理着手头上的事务。
“这个奏折转呈民部,今年大旱,各地少水,河流改道情况越加严重,责令民部及时下达通告关中及河北等地百姓早做准备。”
“是。”
“萧侍中虽然回归朝廷,但是各地河道整修却不能停下来,责令工部派遣能人干吏,带领民夫加快疏浚南北河流!
立刻送去工部。”
“是。”
“陛下虽然分发粮食,要各地官府密切关注百姓,切勿有浪费奢侈之风形成,违令者严惩不贷!
这也转给民部。”
“是。”
王扬头也不抬的将手中的奏折批示,然后就招呼两侧待命的吏员呈递给各部。
与当初相比较,王扬如今对于整个尚书省的事务是游刃有余,整个人也养成一番稳健果决的气势,与当初在齐王府的时候形成了天壤之别。
忽然,王扬手中批示的笔停了下来,注视着眼下的奏表,面上露出了迟疑之色。
“嗯?陛下陵寝何时开始修建?工部这却是叫人为难了。”
喃喃一声,王扬在奏表上轻轻的批示了一句‘容后再议’,然后吩咐道:
“拿去给工部,交代此事暂不商议,下次大朝会之时,我会亲自向陛下询问。”
“是。”
吏员当即双手接过,转身出门直奔向工部部堂方向。
呼!
王扬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举起双手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
不仅仅只是一身的气质发生了改变,就连容貌都比当初丰满了一些,脸上也更有肉了点,不像是当初那么黑瘦。
此刻,王扬望着堂外面进进出出的学士,心中充满了感慨。
自从有了这些人以后,整个尚书省的人手彻底的充足了起来,效率提升了三倍不止。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们需要忙碌的事情也增加了三倍不止。
但是这却没有人喊累,所有人的心中却反而充满了一种紧迫感和压力。
尤其是中下层的官员们,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生怕一个不慎就被革职。
这一切都是因为充足的学士带来的结果。
包括三省六部,十三卫大军衙门以及天下各个县衙都像是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全部都提高了效率。
“今时不同往日啊!”
王扬心头感慨了一声,但是却十分乐见这种局面。
有了这充足的人手在下面,他这个尚书省主官顿时就少了很大一部分掣肘,再也不用像是过去那样。
如今他才像是个真正的尚书令!
活动够了手脚,王扬又一次投入了繁多的奏章批示工作,但仅仅只是一秒,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南诏六部大量购买粮食,布匹,数量远远超出之前三个月之和?”
哼!
一声冷哼,王扬顿时就明白过来,南诏六部怕是知晓了大唐兵马进驻各县,心里面有鬼,想要加强兵马应对大唐的威胁。
下一秒,王扬转头对着左侧的一名吏员询问道:“南诏六部可曾有表章送来?”
那名吏员当即就在案几的书册上翻阅了起来,一分钟之后,一脸肯定的答复道:“未曾。
也未有派遣使者前来。”
王扬面孔一下就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