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守礼和守智媳妇之外。其他人回娘家,都要帮守义说说收水果的事儿。毕竟东西你们也不能白拿。”
“别以为这是让你帮忙,其实这事儿对你们是有好处的。守义会以他们公司的名义,会雇佣你们娘家…。”
周家这些娶回来的媳妇,包括三婶王秀红,都惊呆了。
这年月,能让娶回来的媳妇,给娘家送东西,那得多大的格局?而且,这不只是送粮食,还是送钱啊。
毕竟谁家都没有余粮,别看周家这回弄到的粮食不少,但也得看周家有多少人。
这几百斤粮食,就是省着吃,也不一定能坚持一个月。
小姑父王立志连忙说道:“大哥,我们家的情况你知道,还勉强能吃得饱。我看,这些东西就留在家里,大家吃吧。守义对他姑姑的孝心,我们就心领了。”
小姑父为人不错,这几年来,小姑没少接济周家,他也从来都没打骂过小姑。
而且,周家有事了,绝对不推托,往往还会主动帮忙。
周佑国摆了摆手,说道:“立志,你就别推辞了。你们家这几年没少帮家里,我们都记着呢。
再说了,这是守义给他小姑的。你让我们收着,我们这脸,还要不要了。”
三婶王秀红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立志,这是守义的一片心意。你们就收下吧。”
三婶其实也有点小心思,如果小姑子一家不收,那她们是不是也不好意思拿东西回娘家。
女人吗,虽然嫁到了周家好多年了,已经成了泼出去的水。但有机会光明正大的接济一下娘家,她也不想错过。
再说了,大嫂家已经拿了,自己要是不拿,好像有点吃亏。
小姑父王立志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拒绝也不太好意思。
他和小姑对视了一眼后,说道:“大哥,那我就不客气了。”
转头又对周守义道:“守义,多谢你给我们带的东西。”
周守义笑着说:“小姑父,您太客气了。孝敬一下长辈,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分东西的事儿后,周佑国让守智把那匹布搬出来。先给周小云家拿木尺量了二十尺,剩下的又收了起来。
这匹布,对周家来说可是宝。虽然只剩下了八十尺,但就是大人衣服,也能做6身。小孩的那就更多了。
所以,可不能浪费,得留到关键时候用。
这时,周家的媳妇们聚在一起,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了回娘家的事儿。
不过,说了一会儿,周守智的媳妇却坐在一旁,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她心里想到,自己娘家没有机会参与水果收购,就有些不开心。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田静家,也是临水村生产队的,自然是没办法做临时采购员。
至于守礼媳妇刘红梅,她是另一个公社的,所以也不指望参与这事儿了。
大伯母李春梅,可能是看出了她的心思,便说道:“小静,你也别觉得不公平。有这些粮食和肉能拿回去,就是我们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至于那额外赚钱的事儿,轮到了那是运气,轮不到,那也没办法。你得学会知足。”
守智媳妇听了婆婆的话,觉得确实有道理。以前她真想不到,还有机会拿这么多东西回去接济娘家。
确实是自己有些人心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