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周家的长辈与兄弟们你一言我一语,与周守义讨论着收购水果的事情,帮他逐步完善收购计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厨房里的女人们已经做好了晚饭,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
周雨霞站在院里喊道:“爹,大哥,你们别光忙着说话了,往外搬桌子吧。饭都马上就好了。”
大夏天的八点钟,在外面吃饭更好。
人们各自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摆好了两张桌子。
女人们带着娃儿坐一桌,男人们坐一桌。
临水村周家,自老爷周泰兴往下,有周佑国,周佑民两位佑字辈。小姑周小云已经外嫁。
守字辈有五个男丁,老大周守仁,老二周守礼、老三周守智,老四周守良,老五周守恭。
另有两个姑娘,周雨霞和周雨欣。
守仁、守智、守恭和三代最小的雨欣都是周佑国的孩子。
守礼、守良、和雨霞,则是周佑民的孩子。
三代里,最小的雨欣才十一岁。
但四代已经有五个孩子了。最大的八岁,最小的三岁。都是周守仁和周守礼的孩子。
周守智则刚结婚不到三个月。
所以,现在的临水村周家,加上娶回来的媳妇,连大带小共有21口人。
再加上周守义,这一大家子人,可好不热闹。
不一会儿,饭菜就上桌了,满院都是喷香的肉味儿。
每桌上一大盆羊骨头炖土豆,还有一盆猪肉烩菜。再加上二合面饼子。
周守义拿来的那根十五六斤的羊腿,今天一顿就全给做了。
就连他拿的那一挂7、8斤的猪肉,除了炼完的油剩下不少,肉那是一两不差的全炖了。
除了上次周守义给他们带了四只腊兔,让他们尝过一次荤腥外。
周家人过年,都只能用一斤猪肉炼完后的油渣,包一顿饺子。
油水这么大的饭菜,他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见过了。
不止孩子们看着饭菜直流口水,就连大人们,也也是喉结耸动,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吃了。
不过,家里肯定是有规矩的。老爷子周泰兴虽然坐主位,但年纪大了,不管事儿。
现在家里主事的,是大伯周佑国。他没发话,谁也不敢动。
众人都坐好后,周佑国举起手中的茶杯说道:“守义,咱们没有酒。大伯就以水代酒,跟你喝一个。算是欢迎你回老家来。”
周家饭都吃不饱了,哪会有酒。而且,要买酒,还得去公社的供销社才能买到。骑自行车,来回也得四五十分钟。
周守义赶忙端起自己的茶杯,恭敬地回应:“大伯,您太客气了。我能有机会回咱们老家来,还要多亏了大哥和守礼不辞辛劳,跑到四九城寻亲。
要不然,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老家的消息。”说罢,便喝完了杯中的水。
周佑国放下茶杯后,扫视了一圈桌上的家人,缓缓说道:“今天这顿饭啊,多亏了守义。咱们家可是好久没有这么丰盛的饭菜了。
大家都知道,咱们家人口多,日子过得不容易。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是守义回来,给咱们带了不少的粮食。我们虽然是亲戚,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但这份情谊,大家一定要记着。”
众人纷纷点头,显然也是心里记着周守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