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外婆拒绝了。
老人不愿意离开平河镇,离开自己的小院儿。
彼时,外婆正在小院儿裏侍弄那些花花草草,旁边还有一块儿新开垦的小菜地,那是过完除夕,孙叔帮忙来翻的地。
“我老啦,不想轻易挪窝儿了。”外婆慢悠悠地说:“这个院子我住了快一辈子,前半生是你母亲和我在这儿生活,这后边十几年又变成了你。老婆子我这一辈子的回忆,可都在这裏了啊。”
“外婆没太大本事,所以也没能给你带来多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好在还有这套房子。留着吧,这房子是属于你的东西,更是你以后生活的一个保障。”
“还有日后报考大学的事,”老人神色郑重:“你只需要考虑你自己,不需要考虑我。”
“我老了,人生这趟旅程已经走到后半段了。但你还年轻,还有长远的未来,不要被我一个老婆子牵绊住了脚步。”
这次期末考试后没有家长会,但宋明舒的班主任专门以电话家访的方式联系上了外婆。所以她知道,以宋明舒现在的成绩,只要在往后的一年半中稳住心态,平稳进步,冲一冲国内那批好大学是绝对没问题的。
老人最怕的就是,自己会成为宋明舒的绊脚石。
-
高一高二生返校当天,北江一中举办了开学典礼。
校领导慷慨激昂地发表讲话,制定着不同年级的本学期目标,并要求高三学生都写下自己的目标大学,学校将专门清出一整面墻,将学生的目标统统张贴在墻上,以激励全校学生。
领导在臺上讲得热情高涨,臺下的学生们死气沈沈,在众人满腔“不想上学还想放假”的悲痛情绪裏,下学期平淡地拉开了序幕。
比起高三的紧迫程度,高二相对来说还算轻松些。
学期刚开始没多久,学校举办了一个社团日活动,趁着这个契机,宋明舒被一个已经退居二线的副社长盛情邀请,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
负责考核的音乐老师因为参加过去年的校庆,所以对宋明舒有点印象,考核成功后,颇为满意地称讚了一句宋明舒的音色。
同时还不忘点名表扬那位高三的副社长,说她马上高考了还不忘操心团裏,给合唱团挖好苗子。
对宋明舒来说,她的学习已经稳定下来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私下奋t力追赶,所以,丰富和充实一下自己的课余时间也挺好,也能让自己的高中生活不再那么单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过一个月的时间,领导口中的高三“目标墻”已然建成,当天就有大量的学生涌过去凑热闹。
课间,林璐和宋明舒凑在一起,看班级群内发的各种角度的“目标墻”照片。
高三生们用各式各样的字体写上了各种口号和目标,大部分都是国内排名前三十的院校。
在一众大学的名字裏,京西大学的名字格外引人註目。
写京大的人并不多,但无一不是有实力的学生。在那些或简短或有力的目标口号中,宋明舒一眼就辨别出了江屿的字迹。
他只写了简短的两个字:京大。
落款是y。
宋明舒不知道其他写京大的人会是什么样,但她可以肯定,江屿绝对可以。
京大于他而言,是略微一抬手就能摘到的诱人果实。
林璐趴在桌上长嘆一口气:“完了,看着这些照片,我竟然也开始有压力了……”
“明舒,”说着,她的神色裏带了些认真的情绪:“你有想过一年后,准备考哪个大学吗?”
宋明舒沈吟了片刻。
以前的她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了外婆准备报考江大,但老人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这个想法只能作罢。
现在,她脑海中渐渐浮现了一个堪称大胆的想法。
“我想……试试京大。”宋明舒低声说道。
既然是定目标,那高一点也没关系吧。
一年,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段。
努努力,说不定踮起脚尖,再全力向上蹦一蹦,就有几分可能触碰到这个顶尖学府的门槛呢……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
她想和他一样,考同一所大学。
她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能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