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言此事动摇我军心者,斩。”
群臣瞬间失声,再也没有人敢拿此事做文章。
消息传出后,文官们纷纷摇头,认为太过冒进。
但武将们却都热血沸腾,寇可往吾亦可往,多么霸气十足的话。
我辈军人自当如此。
而对于知道真相的人来说,更是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毕竟常遇春和李文忠属于先斩后奏,朱元璋不但没有责备,还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了。
有这样的君主,我们这些当兵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不过很快,大家就没有功夫关心此事了。
因为朝廷发生了另外一件影响更大的事情。
大明的礼法制度,都是李善长牵头制定的。
去年大明律正式确定后,他又带人制订了全套的礼法制度。
只是就在这几天,这套制度被朱元璋给驳回了。
一开始群臣都以为,他是嫌太宽松才驳回的。
连李善长都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又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礼仪制度。
比如亲王、公主位列三公之上,群臣见了要主动行礼参拜。
朝堂之上要列队整齐,行走的步伐也要一致。
参拜皇帝的时候,行礼的步骤要统一,慢了或者快了都要受罚。
见了皇帝要三呼万岁,声音必须整齐,和皇帝对话必须跪着等等。
然而,朱元璋再次驳回。
这下群臣都有些迷糊了,都这么严苛了,不会还不满意吧?
李善长也有些茫然,搞不懂朱元璋在想什么。
还是马皇后从宫里递出一张纸条,让他和宋濂协商。
李善长尽管很不情愿,但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也不得不去找宋濂商议。
结果宋濂直接将宋朝的礼法给搬了出来。
君只有五位,太上皇、太后、皇帝、皇后、太子。
亲王公主位同一品,各级官吏见了他们,只需行上下级礼仪即可。
朝堂礼仪也进行了简化,废除了各种变态的规矩,除了大朝会、祭天等大型庆典外无需跪拜。
民间各种跪拜礼也全部废除。
民见官,下级见上级,一律不用跪拜。
还规定年过七十的老人,见官都可以不用拜。
在朝堂上,七十岁以上的可以赐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善待士大夫的规矩。
李善长一句话都没说,全盘同意。
但他并非真的同意,而是认为以朱元璋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同意这套制度的。
你宋濂太不了解皇帝了,等着挨训斥吧。
然而就在他等着看笑话的时候,却震惊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