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之间,我们不知道读者的感想如何?若就我们自己而论,仿佛像那些禄蠹,三日无官则遑遑如也。许多日子不扯几句淡,真整得难受,在这里也看出新闻记者是一条劳碌命。不像古来言责之官,如御史太史等等,十年不开口动笔,依然吃饭睡觉,其肥如猪。
今年不闹抗战八股,抄两句诗来结束这段闲文。“带一分憨(叶平)情更好,不多时别兴尤浓”。与诸公共勉之。
父亲说的闲文,看似滑稽突梯,其实是痛苦欲泣,这种反面敷粉的手法,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每一个读者。他苦心撑持的《最后关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走过了一年,因而他在《关头一年》中说:“光阴真快,《最后关头》这小副刊,产生一年了。回顾当日第一次上场白,声明我们当兴奋呐喊,不要无病呻吟,直到今日,总算遵守着这几句话,没有忘了。”文章的最后,他暗示读者:“谈到穷苦大众的文字,也有。只是戏法人人会变,各人巧妙不同”,正是“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其实,又恶知仲尼难言之隐耶?”
最后关头的《最后关头》(4)
父亲在《最后关头》上发表的诗词,极受广大读者喜爱,直到现在,还会遇到一些诗词爱好者拿这些诗词见问。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读史十绝》,可算是一字一血,沉痛之极。由于许多诗词爱好者对《读史十绝》情有独钟,故抄录如下,以飨同好:
剑客哀铃夜雨风,三郎梦醒恨无穷。
误人便是杨丞相,应悔嘉名锡国忠。
楚人舍得楚人弓,幸未燃箕一剧终。
莫为皇孙千古恨,巴山犹有建文峰。
(峰在重庆南温泉东北角)
浪续金貂又一群,大金台畔笑纷纷。
不知珠履三千客,几个吹竽食使君?
无复萧萧易水歌,顿传海上失荆轲。
哄堂博得秦庭笑,不料图穷是议和。
六朝何事不沧桑,巷口桃花惨夕阳。
肠断中原烽火遍,人间犹有半闲堂。
苻秦一击几生还,功在儿曹事等闲。
北望两京终未复,风流误煞谢东山。
江南国运付笙歌,榻畔能安日几何?
却笑仓惶辞庙客,只知挥泪对宫娥。
寇入居庸困凤池,景阳钟吼有谁知?
群臣误我今方悟,泣向煤山事已迟!
汴京宫殿壮威仪,劫火熊熊九鼎移。
南渡君臣终不悟,临安犹有党人碑。
三镇空称托命臣,江河无复阻胡尘。
可怜绝代侯公子,只作桃花扇里人。
有人说由于父亲有历史癖,毕生穷经读史,所以长于借古讽今,用典是信手拈来,妥帖巧妙,如若天成,正是学富五车,才能寄托遥深,厚重沉痛。话虽不假,其实父亲更喜欢抒发感情的性灵之作,他的许多抒情诗词,都是被人“佳句蒙碧罗”,诵而再三的。不但此也,他的打油诗、竹枝词更是俚句入诗,妙趣横生,令人掩口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