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同时,也开始隔三差五便会在散职后,来苏染这里给苏睿讲解国子监招考的范围,以及一些规则。
苏染对于这些乐见其成,只是没想到,路知遥来得太勤却也给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路家虽在京城勋贵当中排上名号,但路家人几代为官,虽在世家末流,但底蕴尚存。
路知遥又是那一辈唯一的嫡长孙,可以说将来路家都归他一个人继承。
何况,他本人本就长的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二十出头的年纪已经经历过外放,又回到京城,还入了工部,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
比起一般世家里的嫡子丝毫不差,也仅比那些能袭爵的人家差一丝而已。
何况,路家这辈只有他一子,也就是说嫁到路家,不会有妯娌争权,路家的中馈迟早能抓到手里。
而京城之中不仅有勋贵、世家,更多的是不入流的官员。
毕竟,每三年就会有一次会试,光进士就有几百人,能出头的毕竟是在少数,大多数是一辈子,都只能当个七八品的芝麻官。
能爬到五六品那都是祖坟上冒青烟了,这才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当了几年京官后,见前途无望请求外放的原因。
毕竟,在京城当个七八官的芝麻官,可能连一家人都养不活,但若是外放出去,哪怕是一个最低的县令,那也是一县之长,不比在京城自在?
而像路知遥这样的,论家世不算太好,论人品才干却又是拔尖的人,自然是很多人看中的东床人选。
便是,那些家世比路家好的,都有意将女儿下嫁。
更何况是那些有意高攀的呢。
路知遥已经二十出头,按理说这个年纪已经不算小了。
他之前不在京城也就罢了,回到京城后,可没少人托媒婆上门说项,年前那会,几乎每天都有媒婆登门,有时还不只一波。
就连京兆尹都动过将女儿下嫁的心思。
只不过,女儿心思没在他身上才作罢的。
而如今,对名门贵女都没有意思的路大人,如今却常常往一个和离的妇人宅子里跑,能教人不多想。
更何况,两人前后脚从靖远县进京,甚至,还有人说苏染之所以会带着孩子进京,就是跟着他来的。
甚至,连路家都出现了风言风语,下人们间更流传着,苏睿会不会是苏染和路知遥的孩子。
路家老太太为了这事,还将路伯和路知遥都叫到了跟前。
好在,路伯虽然在靖远的时候,时常会叫苏睿小少爷,甚至会拿这事打趣路知遥,但在老太太面前倒是规规矩矩没有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