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扬刺史案”牵连太广,朝野上下皆惴惴不安,因此当垂帘听政的太后元沚借着元津被牵连一事提出要减少杀戮的时候,太后和皇帝的第一场战争就开始了。
这场战争最终以皇帝陛下胜利为终结,太后元沚终身囚禁万安殿,尚书令元津不但被罢官夺爵,最终甚至丢了性命。
元津在海平元年的最后一天死于狱中。
眼前的网页有片刻的空白,不住旋转的光标看得齐滺心烦意乱。就在他第一千零八百次吐槽学校垃圾的校园网的时候,他想看到的东西终于姗姗来迟。
人物百科露出一点点关于元津的生平:
【元津,公历2715年-2760年,字迦叶奴,雍州长安人,官至大梁尚书令……】
百科词条甚至没有打开,齐滺就已经失去了点开词条的力气。
公历2715年-2760年。
元津活到45岁。
可是史书上原本不是这么写的。
公历2754年,梁昏帝萧楫舟在这一年的第一天登基为皇,改国号为海平,因此这一年也在史书上被称为“海平元年”。
海平元年走到末尾的时候,“荆扬刺史案”也走到了尾声,江南上千人头落地,远在北方的大兴也人心惶惶。
终于,这把悬着的利剑落到了陛下的亲舅舅——尚书令元津的头上。作为“荆扬刺史案”主谋之一扬州刺史姚霆的舅兄,元津也在株连之列。
于是元津和太后元沚开展了一场和梁昏帝的斗争,并最终落败。
海平二年,梁昏帝萧楫舟杀舅囚母,正式开始了他的亲政生涯。
也就是说,元津本应该死于2755年,享年四十岁。
可是现在,他的卒年是2760年,享年四十五岁。
2760年,海平七年。
正是这一年,在十八路有规模的起义诸侯以及无数在历史上甚至没有留下痕迹的农民起义军的反抗下,绵延了三十年的大梁王朝正式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这样看来,元津的死因很有可能是死在农民起义军的手中,而不是死在自己的外甥手中。
萧楫舟放过了元津。
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
历史也会改变吗?
是他记错了吗?
应该是吧。
除了自己得了精神病,齐滺想不到任何一个可能。
******
【海平元年,大梁王朝国都大兴城,大兴宫,太后寝宫万安殿】
元津是哆哆嗦嗦跑进来的。
身上的绛纱袍被带起了褶皱,腰间的绶印与玉佩叮当作响。配合着万安殿内被风吹响的珠帘,清脆悦耳的声音却无端有几分令人烦躁。
元津跑到元沚面前,“扑通”一声跪下,上来就是稽首大礼。他的头狠狠磕在琉璃地砖上,“砰”的一声,额头便出现了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