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仿若是王波的重生日似的,不仅工作待遇马上要改善,就连命运的齿轮也开始转动起来……
一位穿着朴素的小哥背着邮包来到彭县机械制造厂门口。
他看着厂门口站着一群人,就吼了一声:
“王波同志的信!请问你们谁认识王波同志?”
厂里只有一个人叫王波。
这时候大家先是看了看邮递员,又齐刷刷地看向了王波。
王波心里突然有所预感,缓缓举起手来:“我就是王波。”
邮递员小哥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走到王波跟前。
“王波同志,您好!这是《钟山》杂志社给您的信。这个杂志我知道,创刊两年了,水平非常高,您是往里面投稿了吗?”
此话一出,在场一片哗然。
甄为民更是不可思议地盯着王波。
“是的,是我投的。”
邮递员听后,用一种崇拜的眼神望向他。但是看着旁边那么多人,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而王波此时心里也是发怵,万一这要是退稿可真的丢人丢大了,毕竟那么多人看着呢!早知道把地址写在家里了,原先就是怕退稿让陈秋月知道,才写的厂里。
平日里厂里的信都统一放在传达室,这个厂里认识字的人都不多,更何况知道《钟山》的呢!
但是王波转而一想,这信看起来那么薄,不太像是把20万字稿件退回来的样子,那么……
他很有可能是中稿了!
王波这么一推理,又有了底气,干脆心中一横,把信封撕开。
里面不仅有一张录用信,还有一打人民币。
“王波同志:
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的长篇小说《亮剑》已经被我社录用,我们将分两期连载。稿费千字10元,现先寄给您一半,等见刊后再寄给您另一半。
《钟山》杂志社编辑部”
王波数了数,整整1020元!!!
这在80年代简直是一笔巨款。
甄为民非常好奇地问王波:
“王波,这是怎么回事?”
王波这才反应过来,身边这么多人看着自己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厂工到万众瞩目,还真的一下子有点儿不太适应。
“甄书记,我之前向《钟山》杂志社投了一篇小说,这刚收到回信,中了。”
“是嘛!你还会写小说?你们这里还真是卧虎藏龙啊!小说叫做什么呢?我也得买一本看看。”
“《亮剑》,讲打仗的。”
甄为民此时更感兴趣了,看着王波年纪轻轻,写出的军旅题材居然可以登上《钟山》这样的优质文学杂志,看来真的不能小觑。
于是一时间,王波成为大作家的消息不胫而走,在这个不大的机械厂里传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