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科学家59 > 第99部分(第3页)

第99部分(第3页)

至于五十多岁的许泽新连眼皮都没抬,仍在审视那张黑纸。

孙元起进了屋,恭敬地叫了一声:“拜见许老前辈、翁老前辈!…”

“你精通金石学么?”。许泽新这才说话。

“…………不懂!”。在去甘肃遇到叶昌炽之前,孙元起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门学问。

“哦。…”许泽新不再说话,只是用手比划着拓片上的字迹,仔细揣磨其中笔意。

翁斌孙指着拓片上的“重”。字说道:“许兄,小弟记得端陶斋所藏的明拓本,此字末笔似乎未损。而此本已淤损太半,几乎不可辨识。以此来看,说是水前本,恐怕不妥吧?小弟觉得是西贝货!”。

“不然!贤弟你看“翔,字、“遂,字,左半远比康熙年间拓本多,至少是明季所拓。说是赝品,恐怕言之过早吧?”。许泽新手指仍在勾勾画画。

他们的言语对于孙元起来说,好比是突然闯进量子力学课的中文系学生,每个字都能听明白,每句话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呆坐了片刻,孙元起赶紧起身告辞。两人也没有强留,仍全神贯注地研究那几页破旧鸟黑的纸张。

紧接着,孙元起又去拜访了光绪十五年(1889,。8384xs。提供最快速更新)金榜题名的侍读学士挥毓鼎,这位好些,在读《资治通鉴》。询问了几句之后,他又拿起了书卷,孙元起识趣地退了出来。

至于光绪十八年(1892)登科的陈伯陶、吴士鉴,两人正在瀛洲亭里下棋,局面已经进入白热化的中盘搏杀。”观棋不语真君子”。,孙元起看了几眼,表示对围棋一窍不通之后,放下名刺便离开了。

最后是见去年的状元公刘春霜、榜眼朱汝珍。两人一个在皱眉苦思,一个在屋里焦躁的走动。黄三福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两位老爷在分韵吟诗呢!”。

孙元起不敢打扰,把名刺放在门口的案上,便让黄三福给自己找个僻静的地方,好读带来的杂志。

心中已经拿定主意:等到中午时分,我便抬腿走人!

一本杂志还没读完,看看太阳已经到了头顶上。孙元起伸了个懒腰,起身准备回去。刚出屋门,就与一人迎面撞上。仔细看时,不是状元公刘春霜还能是谁?后面还跟着榜眼朱汝珍。

孙元起连忙拱手:“刘兄、朱兄,小弟孙元起有礼了!刚才我去拜访你们,见二位正在吟诗,便没有叨扰。还望见谅!”。

刘春霜笑道:“失礼的是我们!在下也希望孙大人多多海涵!”。

朱汝珍却道:“想来,你便是新来的侍讲学士孙大人吧?听说孙大人乃是我大清第一位赐进士出身、授职翰林院的出洋毕业学生,在下欲慕已久,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这话怎么听着有些怪腔怪调的?孙元起念着老大人的嘱托,满脸微笑道:“二位乃是第一甲出生,小可也是欲慕得紧!”。

“既然大家都相互欲慕,不如我们找个时间聚聚?”。刘春霜提议道,“毕竟都是同僚,应该互通声气,以后难免会有借垂的地方。”。

朱汝珍抚掌笑道:“何必另外找时间?择日不如撞日,我看就今天中午吧!…”

“孙大人不会有事吧?”。刘春霜道。

孙元起已经嗅到一丝阴谋的气息,刚想说“有事”……朱汝珍不屑地答道:“刘兄此言差矣!您想啊,有事了谁还会来衙门?”。

“…………”孙元起只好把“有事…”俩字咽回肚里。

“看,孙大人都没反对吧?那好,刘兄你陪着孙大人,我去叫上其他几位,咱们今天中午广和居!”。(未完待续。

一二二、共说题诗压腐儒

??坐落于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南口路东的广和居,在京城中历史最悠久,早在道光年间就有了这间饭肆,面向的顾客主要是住在宣武门附近的士大夫,著名的菜品有炒腰花、江豆腐、潘鱼、三不粘、它似蜜、清蒸干贝等,脍炙人口。

广和居是一套大四合院,临街三间房,南头半间为门洞,门洞正对院内南房的西北墙,墙上有砖刻的招牌,权当影壁。院内各房,都分成大小房间,个人独饮、三五小酌、正式宴会,各得其所。话说这个四合院并不是很宽阔奢华,屋顶不高,人在里面甚至有些逼厌。但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冲着这里的美味佳肴,鉴餐们趋之如鹜。

在广和居的顾客中,不少是当时有权有势的大官,有影响的名士。比如清末重臣翁同嘛、张之洞,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都是这里的常客。

再比如眼下,翰林院的一班名士便聚在厅里,对着壁上挂的何绍基手书欠条评头论足。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